陳維:眼睛是最好的相機
“我一直覺得彈幕是很有意思的東西,彈幕真正的概念,不是交流,而是交流的消失??雌饋砦覀児餐诳辞蛸?,看電影,我們在討論,但你實際上是在跟誰說話?你在跟無數一起看節目的人說話,你的對象是無數,但‘無數’這個對象,其實是‘無’。你不知道他是誰,你甚至不確定他會接到消息,這種交流就變成一種新型的、絕望式的交流。這種交流飄向屏幕,像漂流瓶一樣,丟掉一部分,又留下一部分?!?/blockquote>發自:上海
責任編輯:雨僧
你不會第一時間把陳維的新作品和疫情聯系起來,他不屬于那種指哪打哪的藝術家,他作品里面的隱喻和象征也是間接的、第二眼的。
上海西岸美術館的陳維個展“Make me illusory”是西岸美術館和法國蓬皮杜藝術中心的聯合策展項目,也是本土藝術創造性場景的一次探索。
臨時已經成為常態
陳維曾經的專業是電視攝像,這是一個技術型工種,畢業之后最對口就是去電視臺,他也確實在電視臺做了一段時間新聞攝制,日常跑衛生和體育兩條線。這兩條線的拍攝方向截然不同,“衛生新聞常常會拍到白血病兒童什么的,特別慘,拍著拍著我就想把我身上所有的錢全都掏給他們;體育新聞就相反,因為總是在拍賽事……我就不是很喜歡這樣的工作?!?/p>
他性格里詩意和非工業的成分要尋找一個出口,而在電視臺,他感覺一切都被體制化了,人被分成許多層級,這些層級是由勞動合同來定義的,自負盈虧的電視臺把員工分成數檔:臨時工、欄目聘、部門聘、頻道聘、臺聘或者集團聘,仿佛一套復雜的升級打怪模式,升級的理由又往往跟工作表現沒有直接關系,這一切都令人頭大。當時陳維還在玩音樂,跟朋友組了樂隊,也寫口語詩,這是另外一種生活方式,哪怕受苦受窮,也更指向藝術和自由。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柔翡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