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巖松談中國的志愿服務:要從中華文化看到志愿精神的淵源

“來到廣州的第一感覺是溫暖,讓人感覺溫暖的除了太陽,還有愛和善意?!?2月1日,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主持人白巖松在讀懂中國之中國特色志愿服務專題論壇出現。他在接受南都記者專訪時表示,要從中華文化中看到志愿精神的淵源。志愿精神一直作為一種文化存在于我們內心,它是一種解讀中國人內心的密碼。

白巖松認為,志愿精神是解讀中國人內心的密碼之一。

很多人認為,中國的志愿服務起源于1993年,又或是1963年學雷鋒時期。但白巖松看來,這些起源時間點“都說晚了”,因為這些時期的志愿服務更傾向于是現代概念意義下的有組織性的志愿服務。他認為,要理解中國特色志愿服務應當回到中國人骨子里擁有的志愿精神來理解。

“比如老子強調‘天之道損有余,而補不足’,即天之道就是讓有富裕的去補不足的。又比如‘送人玫瑰,手有余香’” “‘因其無私而成其私’等都是與志愿精神緊密相連的。因此,我覺得志愿服務中的善意和舉措,一直存在于中華文化中,并如河流一般在流淌?!卑讕r松說。

白巖松還表示,我們不能總認為志愿服務是從遠方來的,也不能光和世界比誰更早提出了志愿服務,志愿服務應該源于我們的內心,來自于愛和內心,這是從人類命運共同體的角度來理解的。

白巖松表示,這些年來他能夠強烈地感受到,在廣東呈現出的志愿服務精神和群眾參與度,廣東是一個開展現代意義志愿服務開展得較好的地方。

不過,他認為,廣東在志愿服務方面還需要繼續加油和努力,因為還會有許多新趨勢出現,比如志愿服務的社區化,未來這一定是志愿服務的巨大增量領域。這對廣東,對于很多地方而言都是很重要的?!耙咔闀^去,但不意味著在疫情中的開展的社會志愿服務會消失。未來志愿服務在社區可能是一種更大需求。它還意味著我們的志愿服務不僅關注遠方,不僅關注大型的賽會,而且就在身邊?!?/p>

“廣東每年新流入的人群數量非常大,其中外來的年輕人比較多,廣東正在成為一個越來越包容、越來越多人來自五湖四海的省份。這也代表著志愿服務的空間非常大?!卑讕r松表示,如何讓這些從遠方來的人,迅速融入廣東這片土地,如何讓他們覺得在廣東生活如同廣東的天氣一般溫暖,有著很大的發展空間。

(來源:南方都市報)

網絡編輯:解樹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