曬著太陽掙錢, 農村光伏發電,埋的是雷還是金?

靠太陽賺錢并不復雜,可用公式計算:安裝瓦數×年平均有效光照小時數×上網電價。其中,安裝瓦數是透明的,上網電價公開,農民最不熟悉的是當地的有效光照時長,中國疆域遼闊,各地光照條件差異甚大,有商家會利用與農民的信息差,夸大宣傳。

戶用光伏是一筆慢生意。南方周末記者多方采訪發現,如果是農戶自己買設備,6-10年左右回本為正常周期,宣稱3-4年就能回本的,基本都有夸大之嫌。

光伏貸模式中,有的企業向銀行繳納相當于貸款額15%比例的保證金,一旦農戶發電收益實在還不上貸款時,保證金可以墊付,避免農戶繳納滯納金。

(本文首發于2021年12月2日《南方周末》)

責任編輯:汪韜 助理編輯 溫翠玲

2020年10月,浙江省臺州市仙居縣福應街道東嶺自然村,俯瞰農家別墅屋頂的光伏。 (視覺中國/圖)

任巖的家在河北保定易縣。這兩三年,他發現當地農村越來越多的青灰色屋頂被一塊塊藍色薄板覆蓋。村里老漢見面寒暄,除了問“吃了嗎”,還會補上一句:“你家上個月收益怎么樣?”

陽光照射在這些半導體材料制成的藍色薄板上,通過“光生伏特效應”瞬間轉化成了電流,輸送至電網,獲得發電收益。那種建在荒漠戈壁、光伏板漫山遍野的叫“集中式電站”,散布于農戶屋頂的叫做分布式“戶用光伏電站”,根據中國光伏行業協會的統計,2016-2020年,我國戶用光伏電站裝機規模翻了近30番。

東北證券研究報告分析,中國有2.2億戶農民,截至2020年底,安裝了戶用光伏的村民只有150萬戶,滲透率不到1%。業內預期,在“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的引領下,戶用光伏產業是一片藍海。

然而,2021年11月初,鳳凰網和搜狐等媒體曝光了戶用光伏行業內的諸多亂象:有農民不僅沒能獲得收益,反而背上了沉重的“光伏貸”債務。還有農民檢查合同后才如夢初醒:原來不是自己把屋頂租給了公司,而是公司把光伏電站租給了自己。

一時間,反對者和辯護者展開唇槍舌劍。抖音、知乎的一些網友稱盈利模式不可行,“所有在農村安光伏的(項目),千萬不要相信”。一些網友甚至焦慮發問,留守農村的父母已經被光伏銷售游說,準備安裝光伏,“勸也勸不動,怎么辦?”

戶用光伏市場主力軍之一、河北英利因能副總經理任曉坤向南方周末記者表示,亂象是“個別企業和銷售人員”盲目發展,“他們不能,也不應該代表整個行業”。

戶用光伏,究竟是農民的錢包還是陷阱?南方周末記者了解到,戶用光伏的不同營銷模式有著不同的商業邏輯,并沒有哪一種模式絕對等同于騙局。但其中既有合法本分的正規企業,也有“渾水摸魚”的不良商家,消費者需要細加甄別。

夸大光照小時、設備成本

在戶用光伏行業里,全款購買、光伏貸款和屋頂租賃是三種常見營銷模式,前二者是農民購買光伏電站,區別為一次性付清貨款還是向銀行貸款購買;屋頂租賃則是企業負責設備和安裝光伏電站,農民只出屋頂。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知了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