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像啥:鳳乎麟乎,喪家狗乎, “上不及龍,下不若魚”的螭乎?
不是龍也不是魚,但可以接受龍也接受魚。世界上有不少宗教和思潮,喜歡搞二元對立:物質越貧乏,精神越豐富;肉體越痛苦,靈魂越純潔;現實越不堪,理想越高貴……孔子倒是一點沒這個意思。太清高了不切實際,太實際了就忘了理想與追求,所以要“寓超越性于現實性之中”,這才是中庸之道。
(本文首發于2021年12月2日《南方周末》)
責任編輯:陳斌
對于要把孔子捧成圣人,甚至捧成神的人來說,這是侮辱了孔子。但是對于把孔子當人看的人,應該算個加分項。圖為山東日照市的孔子塑像。
孔子在楚國的時候,遇到過一個狂人,對他唱:“鳳兮!鳳兮!何德之衰?”
這是把孔子比作鳳;孔子去世前兩年,魯國人打死了一只奇怪的動物,孔子看見了,認為是麟,于是想起自己,很傷心,《春秋》也不寫下去了。
鳳或者麟,都是傳說中的瑞獸,現實中應該并不存在,把孔子比作鳳或者麟,仿佛也是在說,孔子是一個傳說,真孔子是并不存在的。
《史記·孔子世家》里講,孔子周游列國,人生最不順的時候,問過弟子們一個問題:“詩云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知了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