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糖、白糖、雞蛋治的是“窮病”:視蛋白質為“補藥”大可不必

在匱乏的環境中,優質蛋白是一種稀缺資源。人們一方面不遺余力地將各種家禽和牲畜利用到極限,將內臟和頭、蹄甚至皮都想方設法烹飪成菜肴;另一方面這種稀缺性也讓當時的人們對其產生了敬畏之心,將其對身體的基本支持作用視為“滋補”。

(本文首發于2021年12月2日《南方周末》)

責任編輯:陳斌

中國的青少年一代,是飲食中優質蛋白比例不斷提高的最大受益者。 (ICphoto/圖)

身高和體重通常是衡量一國國民體質最基礎也最直接的指標,近日,一份統計數據讓國人感到振奮,中國19歲男性的平均身高175.7厘米,全球排名第65,亞洲排名第5,東亞排名第1;同年齡段女性平均身高163.5厘米,同樣在東亞排名第1。中國成為了全球范圍內平均身高增長速度最快的國家之一。

而這些身高位居亞洲前列的青少年最重要的生長發育期,正是加入WTO后中國經濟快速發展、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的時代。傳統“高碳水、低蛋白、以植物性食物為主”的攝入習慣,在這一時期有了很大的改觀,飲食結構中肉類比重提升明顯。中國的青少年一代,是飲食中優質蛋白比例不斷提高的最大受益者。

然而,在國人為青少年一代以肉眼可見的速度“高大”起來而振奮的同時,傳統“藥食同源”論依然有市場,且不乏年輕的信眾:視蛋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bemay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