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行計劃”名單公布:從宏觀到微觀,聚焦公益傳播的結構性方案和個體化研究

日前,起行計劃項目公布公益傳播研究資助名單。

該項目以為公益傳播實踐提供科學的決策參考和行動建議為宗旨,專注于為公益傳播研究提供資金資助與資源支持,相關課題研究者、公益傳播行動者均可申報相關課題。

歷經近兩個多月的申報、審核,來自清華大學、劍橋大學、復旦大學等院校的十個團隊或個人,聚焦公益傳播基礎研究、環保、捐贈捐款、鄉村振興、青年公益、罕見病六個議題方向,發起《公益傳播公益的圈層結構研究》《公益組織的社交媒體內容定位及運營研究》等十項課題。

一個領域的發展有賴于先驅的行動,也得益于知識和理論的探索。項目資助名單公告中寫道,為公益慈善與社會發展而傳播的公益傳播,在公益慈善事業中扮演著重要角色,發揮著重要作用,值得重視與認真對待。

獲資助項目均來自高校

在公益傳播基礎研究課題中,獲資助的有:清華大學助理研究員、博士羅吉負責的《公益傳播共識的圈層結構研究》,四川大學博士生劉葉子負責的《公益組織的社交媒體內容定位及運營研究》,中國傳媒大學教授、博士謝進川負責的《傳播技術的公益馴化困境:深度作假傳播的傷害問題與救濟爭議》,以及復旦大學教授、博士張殿元負責的《公益廣告的說服影響及其神經機制研究》。

在環保相關議題中,復旦大學新傳學院博士后流動站、博士阿希塔負責的《碳達峰和碳中和目標下的社會動員研究——基于阿拉善左旗荒漠化治理運動的傳播民族志考察》獲得資助。

在捐贈捐款相關議題中,上海交通大學教授、博士李武負責的《你會轉發嗎?面子觀視角下公益募捐信息分享行為研究》獲得資助。

在鄉村振興相關議題中,西安交通大學副教授、博士張宏邦負責的《信息扶貧視角下鄉村振興政策傳播問題及對策研究》獲得資助。

廣東省與人公益基金會定向資助了兩個課題,均聚焦青年公益話題,分別是劍橋大學碩士生鄧昉負責的《國內青年類公益傳播情況分析和問題研究》和晉中信息學院講師、碩士李玲負責的《創新型公益實踐活動對大學生公益傳播的啟示》。

蔻德罕見病關愛中心定向資助了一個課題,為廈門大學博士生梁海旭負責的《健康傳播視域下的罕見病群體去污名化研究》。

據項目資助名單公告備注,大部分申請者組建了課題組,計劃以團隊協作的的形式開展研究,碩博生均需至少一位指導老師或專家顧問。

從上述名單中公示的課題負責人來看,這些項目大多由高校在讀學生或高校老師負責,學歷層次均為碩士及以上,其中負責人是高校教師的課題過半數。

結束也是開始

2021916日,宣稱全國首家共建共享社區化公益傳播智庫平臺CM公益傳播,在其官方微信公眾號宣布啟動起行計劃項目。

據項目資助名單公告介紹,該計劃致力于聚合公益研究者,架起學界與業界的橋梁,一起深入反思、厘清公益傳播的機理,探索理論智慧,尋找行動路徑,讓研究成果啟發行動創意。

根據項目公告要求,相關課題需具有前沿性、針對性、可操作性,關注當前國內公益傳播實踐中的痛點和難點,提出有助于實際行動的切實建議。

該公告同步聲明了項目流程:課題需經由申請、資料初篩、立項評審、簽訂協議、中期評審以及結題評審等環節,產出公益傳播案例集、研究報告、論文、公益傳播行動建議方案和公益傳播行動指南(手冊)等具體成果。

為確保評審科學、嚴謹、專業,項目邀請南都公益基金會名譽理事長徐永光、恩派公益創始人呂朝、北京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教授師曾志、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教授林升棟等專家學者組成終審評委團隊,南方周末公益研究中心作為戰略合作伙伴也參與其中。

據其公布的項目日程顯示,在確定資助課題之后,資助款項將分三筆撥付,分別為202111月下旬至12月上旬,組委會與最終入選的申請人、團隊簽訂協議并撥付首款;20225月提交中期報告與階段性成果,評審者撥付中期款項;202211月提交最終成果,評審者撥付尾款。

項目組在資助名單公告中表示:期待更多組織與個人關注并支持公益傳播的發展,一起探索以公益傳播的方法促進更多社會問題被關注、被解決的路徑。相信光,成為光,聚合光。

了解更多關于起行計劃項目內容,請點此處。

了解起行計劃項目初審入圍名單,請點此處。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