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目的反推方法,共情是不是個好手段?丨第六屆中國公益傳媒獎學金班招募
啥是共情?
流浪動物救助機構的伙伴說:一只又一只慘遭虐待的小動物,他們的肩胛骨被鐵絲穿過,或是被丟在洗衣機里看著它溺水掙扎,希望通過人們的同情與憤怒,呼吁善待小動物;
身患罕見病兒童的媽媽說:國家醫保談判的代表在談判桌上為罕見病患者謀福利,將成交的價格一壓再壓,振奮全國民眾,借此可以推動罕見病早期篩查;
塵肺病防治機構傳播負責人說:聯合短視頻博主拍攝塵肺病體裁,創新公益傳播內容設計,收獲數十萬點贊,并引導網友關注我們;
觀看視障人士在盲道上被障礙物連續絆倒短視頻的網友說:心疼大爺;請把盲道還給他們;對這些違停、非法占道的就應該管理處罰……
這些內容在各個社交平臺都可以看到,其背后是傷痛、突破、振奮?!案袆印倍?,是這些內容評論區最容易看到的字樣。
毋庸置疑,從公益科普角度來看,這些內容傳播效力驚人。以某短視頻平臺為例,截止2021年12月4日下午一點,名為“罕見病藥品醫保談判再現‘靈魂砍價’”的短視頻獲得521.3萬點贊;“患者家長回應救命藥進醫?!钡脑掝}獲得2858.6萬人在看。
與此同時,越來越多的公眾知道了有一種病名叫“SMA”(脊髓性肌萎縮癥),該標簽下視頻共計3.7億播放量。
一位罕見病家長對媒體表示,“每個罕見病孩子都值得關注,(希望)通過這個事撕開個突破口?!?/p>
這是傳播的能量,也是共情的力量,但把傷口撕開并向外界展示需要勇氣也需要方法。在公益常態化、人人公益的背景下,公益傳播的內容不僅僅是“賣慘”,還有很多好玩的公益項目,傳播效果令人驚喜。
怎樣的公益傳播才是有效的?共情的公益傳播該如何做?傳播并在獲得關注之后該怎么辦?
如果這些問題你也好奇,請你一起來成都,探尋公益傳播邊界,尋找公益的公眾共情與傳播語境。
【活動介紹】
第六屆中國公益傳媒獎學金班由南方周末主辦,浙江敦和慈善基金會、深圳壹基金公益基金會、南都公益基金會聯合資助。
歷屆獎學金班的導師包括范以錦、金錦萍、羅勁榮、李小云、馬劍銀、楊團、楊兆科、周如南、丘仲輝、師曾志、李建峰、文梅、何國科、李嚴、呂世龍等一批專家學者、行業翹楚。
每一次都不會安于之前的模式,獎學金班會針對變化著的公益業態進行創新設計,從主題到案例,從導師到課程,只請業務過硬的,只講實際能用的,只聊社會關注的。
【招募對象】
公益組織傳播負責人、公益領域媒體人、高校教師(共50人)
【培訓地點】
成都
【時間安排】
12月15日-16日全天
【重要事項】
1.各位入選學員需自行支付往返交通、住宿費。
2.本次媒體工作坊的課程費、材料費、餐費等,由項目組負責。
【報名要求】
掃描下方二維碼,或點擊此處,在線填寫報名表單,除基本信息外,闡述自己的想法、表達自己的困惑。組委會聯合資助方將根據這些信息進行篩選,報名結果將以電話、郵件、新聞稿件等形式進行通知。
讓我們一起探究公益傳播秘訣,一起突破公益傳播困境。
如有疑問,請郵件聯系項目組工作人員:zmxwork@qq.com
網絡編輯:趙明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