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野豬大作戰:“國家隊”出謀,捕獵隊出征

截至10月31日,全國專業獵捕隊伍共計獵捕野豬1982頭。各地紛紛組建獵捕隊,但掣肘的是持槍證。

搭棚子守夜,聽野豬動靜是最常見的土辦法。敲鑼打鼓、大吼大叫,甚至還形成了社交,奏成一曲響徹山野的“交響樂”??尚Ч麉s越來越差。

曾經,一頭被捕殺的野豬可賣數千元,并不需要多少甚至不用財政補貼。在青川縣,許多人與南方周末記者交談時都會狡黠一笑,“我過去吃過野豬肉”?!敖傲睢焙?,“誰導致(肉)流入市場,誰吃了,都得負法律責任”。

國家林草局陸續在四川等14個省份開展野豬危害防控試點。種群調查、種群調控、主動預防、損害補償,環環相扣的措施正被各地探索。

(本文首發于2021年12月9日《南方周末》)

發自:四川青川縣

責任編輯:汪韜 助理編輯 溫翠玲

2021年11月,香港當地郊野公園里散步的野豬。 (視覺中國/圖)

關于野豬,新華村的男女老少幾乎人人都能講出一段故事。

張麗蓉的二媳婦李麗曾在上山砍柴的途中,與一位“不速之客”正面相遇。她努力在腦海中搜索形容詞:“詭異,恐怖。大腦一片空白,手腳冰涼?!毕嗑嗖坏?0米,她記得那是頭大野豬,長有一米五,估計重達三百多斤。毛像針一樣根根倒豎,除了脊背上的毛是紅棕色的,渾身灰黑,鋒利獠牙露出唇外。

這種早在八千多年前就被人類祖先圈養的動物正頻繁闖入人類世界。新華村坐落在四川北部廣元市青川縣的青竹江峽谷里,兩岸的大山從秦嶺一路綿延而來。冬季,山坡上層層疊疊的梯田已經種上了油菜籽,田地上孤獨的稻草人,還保存著幾個月前那場“大戰”的痕跡。

野豬的熱度亦從鄉下蔓延至互聯網。城里人對這群闖入者感到好奇——但南京人或已漸漸習慣。玄武湖又現野豬在湖中暢游,野豬媽媽率一串野豬娃娃覓食撞車,“雙十一”野豬校園秀恩愛被麻醉帶走……有媒體統計,僅2021年,南京野豬上了12次微博熱搜,被戲稱為“野豬之城”。

2021年似乎是人豬矛盾爆發的元年,已引起多部門重視。國家林草局陸續在四川等14個省份開展野豬危害防控試點,各省又在區縣設立試點,青川縣就是試點之一。

與人類恩怨糾葛數千年,豬在中國文字中分量非凡。華南農業大學學者的一篇論文寫道,“家”的含義是在房屋內養豬;“事”的甲骨文形狀,像是用雙手舉長柄網捕捉豬或者野豬;“敢”字,則形如徒手捉豬,以示勇敢。

野豬的數量經歷了先降后升的過程。因不是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一度遭遇嚴重捕殺。2000年,被列為“三有動物”(有益、有重要經濟、有科學研究價值)之后,種群才漸漸恢復。20年后,這種“致害范圍最廣、造成損失最嚴重的野生動物”又迎來了新的制度管轄。2021年6月,國家林草局印發《關于進一步做好野豬危害防控工作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種群調查、種群調控、主動預防、損害補償,環環相扣的措施正被各地探索。

收效甚微的土辦法

對付野豬,全國各地都采取了類似的土辦法,可效果卻越來越差。

2021年12月5日,74歲的張麗蓉帶著孫女和南方周末記者去找野豬窩。這個季節,野豬已經返回密林深處。南方周末記者聽到樹叢里“沙、沙”的響聲,似乎有什么大動物穿過。張麗蓉不以為奇,“經常是你沒看到野豬,野豬卻看見了你”。

夜晚,野豬的行蹤更加詭秘。張麗蓉和野豬的交鋒通常在夏季。7-9月是玉米成熟時節,她卻絲毫體會不到豐收的喜悅,她必須在玉米地邊搭上一個木棚,外面覆蓋一層塑料布,里面擺上一張沙發。接下來,她將在這張沙發上度過數十個難眠的夜晚,戰戰兢兢地提防著“不速之客”。

雜食動物野豬酷愛玉米。7月,玉米剛長到齊腰高,野豬就來啃玉米稈。9月,幸存下來的玉米成熟了,野豬來啃玉米棒子。它們通常成群結隊,少則三五頭,多則十幾頭,有時候興風作浪一晚上,一畝玉米地就可能減產一半。野豬記憶力不錯,能準確記得上一次在哪片農田得手,常常幾個晚上折騰同一片地。

搭棚子守夜,聽野豬動靜是最常見的土辦法。在陜西、四川的秦巴山地農村,當地人管野獸叫“號佬”,蹲守野獸的棚子叫“號棚”。

野豬來了,號棚里的人敲鑼打鼓、大吼大叫,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知了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