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書大學問:讀周本淳《讀常見書札記》

周本淳先生曾應程千帆先生之請負責修訂《全清詞·順康卷》的書稿,他逐字審閱多達700萬字的原稿,糾謬正訛甚多。我曾聽到程先生與周勛初先生談論其事,心想能入程、周二師法眼的學者,定是學問精深。

(本文首發于2021年12月9日《南方周末》)

責任編輯:劉小磊

著名文史學者周本淳教授(1921-2002)。

如今是“巨著”涌現的年代,我說的“巨著”主要指書籍體積巨大而言。書本變得越來越厚,開本也越來越大。早年我在家里打書架時手頭的藏書以32開本為主,只有中華書局版的《全唐文》之類才是大16開,于是只打了少量的寬架。沒想到近年來涌進我家的“巨著”越來越多,寬架嚴重不足,令我懊惱不已。有些“巨著”體量太大,我只好委屈它們橫躺在書架上。我對“巨著”的態度是敬而遠之,即使是友人所贈者也是一視同仁。我愛讀的書大多是“小書”,只有它們才能讓我手不釋卷。我甚至對某些好寫“巨著”的朋友心存腹誹:為何把書寫得那么厚?難道一部著作的學術含量與其體積是成正比的?

我為什么突然發此牢騷?只因近日重讀周本淳先生的《讀常見書札記》,頗多感慨。此書1990年由江蘇教育出版社出版,全書僅310頁,又是小32開本,是一本真正的“小書”。裝幀也極其樸素,灰藍色的封面,書名及作者與出版社之名都徑用仿宋或宋體。其實周先生本人就寫得一手好字,又與林散之等書法名家交往甚密,自題書名或求人題簽皆非難事。如此裝幀,當是力求簡樸之故。我當年是逛書店時偶然發現這本小書的,“讀常見書”本是我的人生宗旨,又看到是周先生所著,便立刻買下。因為此前周先生曾應程千帆先生之請負責修訂《全清詞·順康卷》的書稿,他逐字審閱多達700萬字的原稿,糾謬正訛甚多。我曾聽到程先生與周勛初先生談論其事,心想能入程、周二師法眼的學者,定是學問精深。從此這本小書便一直插在我的書架上,時時翻閱。我還曾向南大的研究生推薦此書,2006年春天,我在南大教學樓301教室為研究生講《杜詩研究》課,為了推斷“杜詩偽蘇注”何時出現而涉及胡仔《苕溪漁隱叢話》前集的成書年代,我說:“《苕溪漁隱叢話》前集前面有一個序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