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年我們身強力壯
歲月流逝,我已記不起他們的姓名,也想不起他們來自哪里,但我不會忘記他們身上曾經釋放出的原始力量,那種強韌的力量可以扛起生活中的任何艱辛與困苦。
責任編輯:方迎忠 鄭潔
1998年秋天的一個早晨,我背著相機途經霽虹橋,車輛往來時,我感到橋面輕微震動。這座橋建于1926年,是哈爾濱市交通咽喉要道,連接著南崗、道里、道外三個區,橋身兩側的鐵欄上裝飾著當年中東鐵路徽標——雙翼飛輪。飛輪始終金光燦燦,似乎永不褪色,那得益于一年又一年漆上去的厚厚金粉。
一雙粗實的大手突然出現在橋頭的墻上,隨后一個身影翻過墻頭,緊接著是另一個男人,身手矯健,動作利落。他們引起我的好奇。我站在鐵欄前向橋下張望,一支數百人的長隊沿著交錯的鐵軌魚貫而行,他們赤手空空,步履匆匆,隊伍之長不見首尾。這些人剛下火車,哈爾濱站距此不遠。
我久久地站在橋上,望著他們,直到隊伍疏散才離開。
次日一早,我再次來到霽虹橋,從橋頭翻入墻內,沿著長有灌木的陡坡下至鐵道線。跟著這支出站的隊伍穿過橋洞。我跟一個中年男人邊走邊聊,他雙手插在袖管里,腳上蹬著一雙磨破的布鞋。一列火車從我們身邊駛過,隆隆的車輪聲碾碎彼此的話語。他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梁淑怡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