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發掘古墓葬3648座,涵蓋戰國至清,墓主含武則天表兄
12月9日,南都記者從陜西省文物局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獲悉,從2020年6月至2021年11月,陜西省考古研究院在咸陽市渭城區洪瀆原發掘了古墓葬3648座,出土文物16000余件(組),時代涵蓋戰國至清,墓主包括武則天表兄楊全節等皇親國戚。
據專家介紹,此次發掘所獲資料豐富,通過整個洪瀆原的考古發掘的綜合性研究,其蘊含的巨大信息量足以續寫半部北朝隋唐史。目前發掘工作仍在持續開展。
墓葬時代延續長達2200余年
據陜西省考古研究院研究員、該考古發掘項目負責人李明介紹,2020年6月至2021年11月,該院在陜西省咸陽市渭城區底張街道和北杜街道發掘了戰國、兩漢、西晉、十六國、北朝、隋、唐、宋、明、清古墓葬3648座,墓葬時代延續長達2200余年。
在17個月的發掘中,考古人員共發現戰國晚期王陵(王后陵)及其陪葬墓地1處、西漢早期墓地1處、東漢家族墓地12處、西晉家族墓地3處、十六國家族墓地3處、十六國至隋代公共墓地1處、北朝隋唐墓園77座及大量的宋明清平民墓葬,出土文物16000余件(組),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考古收獲。目前發掘工作仍在持續開展。
“數量如此之大、延續時代如此之長、類型又這么豐富的考古發掘項目,在中國考古史上以前是從來沒有的,今后恐怕也很難遇到?!崩蠲鞅硎?,如果將洪瀆原墓葬整體納入2200年的歷史時期古代墓葬發展體系,那么它實際上一直是一處“集中公墓”,集中的是秦咸陽城、西漢至北周長安城、隋唐長安城、宋代以后的咸陽城及其周邊縣城居民的墓葬。
墓主含武則天表兄等皇親國戚
據李明介紹,此次發掘地點位于漢、唐長安城北的“洪瀆原”墓地,是這個時期除陪葬帝陵外等級最高的墓地,埋葬的墓主多數系皇親國戚、高官顯貴,并見諸史籍;已發掘的中大型墓葬占比大,紀年墓葬數量多,出土文物豐富。
咸陽洪瀆原北朝隋唐墓葬中以墓園最具特色,目前已發現北朝隋唐墓園77座,其中有紀年的23座,包括武則天表兄楊全節家族墓園等高等級墓葬。
這些以圍溝兆域為特征的墓園規劃整齊、互不影響,由單人墓葬、夫婦合葬或夫婦同塋異穴合葬發展為子祔父葬,直至孫輩歸葬祖塋,使用時間甚至跨越歷史朝代延續數百年。墓園內外有多座家族成員墓葬,且類型豐富,是此次發掘所獲的全新發現。
李明表示,由于地處京畿,墓主身份普遍較高,代表性強,所以洪瀆原墓葬是研究中古時代墓葬制度的極佳標本,對于構建中國古代墓葬的考古學體系框架具有重大的積極意義。另外,此次發掘所獲豐富的資料,加之七十年以來洪瀆原墓葬的考古資料的綜合研究成果,其蘊含的巨大信息量足以續寫半部北朝隋唐史,結合傳世文獻記載,將極大地有助于闡發文物的歷史價值、文化價值、審美價值、科技價值和時代價值。
(來源:南方都市報)
網絡編輯:解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