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的房地產大崩盤
錯誤的觀點在2003年到2006年成為信條,最終導致了今天的危機。2009年會成為人們對這些問題有更深刻覺醒的一年。
責任編輯:馬克 吳傳震
錯誤的觀點在2003年到2006年成為信條,最終導致了今天的危機。2009年會成為人們對這些問題有更深刻覺醒的一年。
是什么在2008年引起住房價格崩潰的呢?這種崩潰是現在席卷世界許多地區的金融危機的根源。
以標準普爾Case-Shiller房價指數計量的美國住房價格顯示,一些美國主要城市的住房價格大約在2006年年初到達頂峰之后,在調整通貨膨脹后實際上已經下跌超過了40%。就包括所有城市的美國全國范圍而言,下跌已經超過了25%。
芝加哥商業交易所期貨市場預測,在2010年房價見底之前,還要再跌大約15%。這些只是市場預測——而且房地產市場不是一個流動性非常好的市場。但是,做出這些預測的人暗示,在有些地區,房價從最高點到谷底有超過50%的真正下跌。
為什么我們會看到如此大的價格下跌呢?為什么現在很多其他國家的房地產市場也出現了類似的情況呢?引起這些問題的原因既有近因,也有潛在的原因。
對美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