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關乎“社會正義”?美國K12數學改革爭議不斷
教育領域盲目追求“社會正義”是一種反智主義。歷史上,一小部分美國極左翼進步人士曾出現過“數學無用論”思想,他們甚至在《紐約時報》刊文稱,“數學作為必修課會阻撓我們發現和發展年輕天才”。
責任編輯:于冬
這一年,美國加利福尼亞州教育界和政界都試圖解開一道數學引發的社會難題。
難題始于加州教育部主導的數學新課綱(California New Mathematics Framework)。它建議,“否定天賦學生(Gifted students)”“取消快慢班”以及“用統計課替代微積分”。同時,為了推進教育公平,教師可以將“社會正義”議題融入數學課。
2021年2月,新課綱草案公開征求意見后,引發從幼兒園到12年級的“K12數學爭議”。同年7月,一封超過1000名數學家、高新技術企業管理者以及眾多加州家長的聯名公開信呼吁,“真正的公平捍衛者希望加州孩子學到真數學,不是追求教育的新潮流?!?/p>
“在急需科技、工程和數學(STEM)人才的21世紀,美國仍未找到合適的數學K12教育模式?!奔又荽髮W伯克利分校名譽教授、美國華裔數學家伍鴻熙也憂心忡忡地告訴南方周末。
“數學課要弱化‘天賦學生’”?
2021年12月,新課綱主要作者、斯坦福大學教育學家喬·博勒(Jo Boaler)依舊忙著修訂草案。在公開征求意見后的10個月里,53%的評估人對她主導的草案打了“差評”。
在這份長達800頁的草案開篇,喬·博勒便亮出第一個頗具爭議的觀點:“數學天賦不是天生的,也不應有天才崇拜?!?/p>
喬·博勒還建議,為了讓所有學生在同一起跑線,各個學校應采用脫軌制(de-tracking)、不分快慢班。在課程設置上,學??梢越o予學生一定靈活度,推遲甚至取消微積分課。例如,畢業想去工廠的高中生可以將微積分改為建模課,大學計劃讀政治專業的學生可以改修統計學。
這被認為“數學課要弱化‘天賦學生’”。但是,以喬·博勒為代表的加州“教育改革派”堅持認為,“快慢班”和“微積分課”拉開了不同種族之間的成績差距。
“數學應成為所有人都能學習的科目?!眴獭げ├照f。
她還引用美國教育部民權辦公室的統計數據:在高級數學課中,白人和亞裔學生占比過多,而非裔和拉美裔學生為主的公立學校甚至沒有開設微積分課。
加州大學洛杉磯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梁淑怡 校對:星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