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法為王,數據存疑,便利蜂的“系統”試驗
王曉路更像是系統的“工具人”,工作考核的就是對系統指令的完成情況,人人抱著一臺平板電腦工作,也成了便利蜂的一道獨特風景。
三大日系便利店巨頭7-11、全家、羅森,在中國開出 2000 家店,分別用了15 年、16 年和 23 年,便利蜂只用了3年。
“表面上看,便利蜂是一家連鎖便利店,其實我們是一家數據科技公司?!?br />
便利蜂的數據庫中,類似這樣的視頻,僅北京地區就有約十萬條。
為了驗證便利蜂是否對國家部委進行了“貼拍”,南方周末記者通過內部人士提供的賬戶登錄了便利蜂后臺中一個名為“黃金店鋪管理后臺”系 統,確認了上述信息。
(本文首發于2021年12月16日《南方周末》)
責任編輯:張玥 助理編輯 溫翠玲
2021年10月,北京街頭的便利蜂門店。
這是一場頗具科幻意味的試驗,一家名為便利蜂的連鎖經營便利店正在研發一套算法,從選址、訂貨、物流、陳列,甚至打掃衛生,都交給“系統”決策。
“系統”是便利蜂的大腦,通過一臺電腦向店員們發號施令,每個任務都附有極為細致的標準操作規范。店里有攝像頭全方位無死角覆蓋,它們是系統的眼睛,實時監督著店員們。通過人工和AI自動識別店內的畫面,一旦不符合要求,便會自動報警。
顧客們的一舉一動也會被收集起來,成為系統的決策依據。讓人不安的是,這樣的攝像頭從店內延伸到了店外。為了建立一套智能化的選址算法,便利蜂正在悄悄進行一場大規模的公共圖像采集。
自2017年起,在長達五年的時間里,便利蜂招募大量信息采集員將攝像頭悄悄地放在了多個城市的居民樓、寫字樓,甚至國家機關的門口,完整捕捉下當天出入的每一個人。每一個便利蜂的目標店鋪附近,都會遭到一輪錄像。便利蜂后臺至少累積了數十萬條拍攝數據。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吳悠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