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之后的古今對話:悲劇英雄王安石
(本文首發于2021年12月16日《南方周末》)
責任編輯:劉悠翔
王安石。
日本學者三浦國雄所著《王安石——立于濁流之人》于1985年出版。在這本日語著作中,三浦先生“訪談”了很多已經作古的先哲。宋代的朱熹、明代的楊慎、清代的蔡上翔、近代的梁啟超,都在他的“訪談”里圍爐共話,品評王安石的人品、事功和學術成就,三浦先生把這次“訪談”稱為“天上的研討會”。
2021年,王安石誕辰1000周年之際,這本書的中譯本于6月出版,南方周末記者沿著三浦先生的道路,再一次采訪諸位先賢。在上次訪談里,三浦先生和他們暢聊了王安石的方方面面,對王安石變法的討論似乎并不充分。所以,這次采訪的主題就限定在王安石變法。
以下對話為虛構,但均以史實為依據,古人發言內容來自各種史料。
“王介甫,小丈夫也”
南方周末:三浦國雄先生采訪你們,已經是36年前了,2021年是王安石誕辰1000周年,想必還有很多人想聊聊王安石吧?
蘇轍:我先來說吧,我和王安石是同時代的人。我讀了王安石早年的詩《兼并》,詩是這樣的:“人主擅操柄,如天持斗魁。賦予皆自我,兼并乃奸回。奸回法有誅,勢亦無自來。后世始倒持,黔首遂難裁?!边@詩里反映了他的經濟思想,他認為天子應該完全掌握天下大權,賦稅收取和財富分配都應該出自天子,以天子的權力來重新分配天下財富,抑制兼并、惠及下民,不然的話,他所謂的“俗吏”和“俗儒”就會憑權力中飽私囊。
我認為他的見識就是一個“小丈夫”般的見識。能使富人安保其財富但國家要制約他的驕橫,同時使下層民眾也安于他的處境但國家為他們提供最低保障,不使他們感到匱乏,富人和窮人在社會中相對而立,這個社會才能長久發展,天下才能安定。但王安石這個小丈夫,沒有長遠的眼光,他不忍心看到下層受苦,又對富人嫉惡如仇,于是他立志于奪取富人的財富來惠及下層,卻不知道這是不可能的事。他獲得權力之后,推行新法的結果,是讓富人和窮人都平白無故多給國家交了錢,但無疑對窮人的傷害是更大的。
蘇轍
南方周末:看來蘇轍先生對王安石評價很低啊。不過據說您的父親和王安石有一段個人恩怨,你們蘇家一門都和王安石不對付,這樣的評價不會是出于個人情感吧?
朱熹:蘇家和王安石的恩怨,我們南宋人都知道。蘇洵剛剛出道的時候,大家都交口稱贊,說他文章好,只有王安石不以為然。后來嘉祐六年蘇轍考“賢良方正能直言極諫科”,考了第四等次級,當時王安石任知制誥,理應由他來寫任命文書,但他對蘇轍的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游淑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