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此次龍卷風破壞力為何如此巨大
近年來,從高溫熱浪、暴雨洪災到颶風山火,全球極端天氣事件發生的頻率和規模都在持續增加,全球變暖是重要推手之一。
12月10日夜間,美國中部6個州遭遇至少30場龍卷風襲擊,截至13日已造成80多人死亡,且傷亡人數還在繼續上升。大量建筑損毀,基礎設施被破壞,經濟損失慘重。
12月14日在美國肯塔基州梅菲爾德拍攝的受損的電線桿。新華社發(于泳琴攝)
美國總統拜登11日表示,此次龍卷風很可能是美國歷史上遭遇的最大龍卷風災害之一。此次龍卷風破壞力有多強?為何會發生?
龍卷風是一種極其猛烈的天氣現象,由快速旋轉并造成直立中空管狀的氣流形成。按照“改良藤田級數”(EF Scale)劃分,龍卷風強度分EF0至EF5共6個等級。已有跡象表明,此次美國遭遇的龍卷風屬于強烈至猛烈級別,即EF3、EF4或EF5級別。EF5是龍卷風的最高級別,風速可達每小時200英里(約每小時320公里)。雷達數據顯示,此次龍卷風將碎片拋向了3萬英尺(約9100米)的高空,相當于一般商業飛機飛行的高度。由于此次龍卷風發生在夜間,大部分民眾在睡覺,不能及時收到預警并應對,因此傷亡更加慘重。
美國氣象學家表示,美國龍卷風通常發生在春季和夏季,在12月發生破壞力如此巨大的龍卷風極為罕見。美國全國廣播公司報道稱,此前最近一次發生在12月的EF5級別龍卷風可追溯至1957年。
據介紹,此次龍卷風是大氣系統劇烈波動所致。10日,受災地區出現反常高溫,感覺更像在春季而不是12月中旬。罕見溫暖天氣與高濕度空氣結合,為風暴形成提供了充足“燃料”。隨著時間推移,風場增強,助推氣流快速旋轉,為形成龍卷風創造條件。當冷鋒穿過受災區域,與暖濕空氣相互作用,激發出強對流風暴系統。上述因素疊加,為此次龍卷風的發生鋪平道路。加之美國目前正受到拉尼娜現象影響,增加了整個密西西比河谷地區龍卷風的發生頻率。
氣象學家表示,雖然氣候變化與龍卷風之間的確切聯系尚在研究之中,但氣候變化增加了極端天氣的發生頻率。美國伍德韋爾氣候研究中心高級科學家珍妮弗·弗朗西斯表示,氣候變化為產生類似此次龍卷風等極端天氣所需的一些因素提供更多可能。全球變暖使大氣中的熱量和水分增加,為龍卷風的產生提供了更多“燃料”。來自熱帶的暖濕氣流與來自北極的冷空氣猛烈“碰撞”、產生強大對流是龍卷風形成的必要條件,而氣候變化增加了其發生概率。
近年來,從高溫熱浪、暴雨洪災到颶風山火,全球極端天氣事件發生的頻率和規模都在持續增加,全球變暖是重要推手之一。專家呼吁,各國都需做好準備,應對更頻繁、更強烈的氣候災難;同時應加強國際合作,減少溫室氣體排放,提高氣象預測的準確率,完善極端天氣預警機制,以共同應對氣候變化帶來的挑戰。
網絡編輯:奎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