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時間為尺度,給科創以坐標:中國企業科創力研究報告(2021)
隨著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加快推進,科創成為全球競爭的焦點。企業作為科創的主體,科創力也是企業發展的核心競爭力。
(本文首發于2021年12月16日《南方周末》)
責任編輯:莫聞
2021年12月10日,南方周末在深圳舉辦首屆科創大會。
2021年,“科創”前所未有地成為中國社會經濟生活的高頻詞,各地政府紛紛出臺科創“十四五”規劃、爭做科創高地,企業摩拳擦掌、誓為科創先鋒。
隨著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加快推進,科創成為全球競爭的焦點。企業作為科創的主體,科創力也是企業發展的核心競爭力。
2021年12月,南方周末科創力研究中心發布《中國企業科創力研究報告(2021)》及中國企業科創力100強排行榜(2021),對截至2021年4月30日,A股全部上市企業4207家,絕大部分運營主體/控股股東在中國的港股上市企業1481家、美股上市企業311家,以及未上市但可提供經第三方審計年報的企業1家,共計6000家企業,進行了企業科創指標和數據的全面梳理與研究。
這項研究歷時10個月,從研發投入、研發產出、公司發展三個維度出發,依托27個核心指標的科創力指標體系,通過上市公司年報披露的研發投入、研發人員、研發強度、企業經營等數據,基于全球126個國家和地區、約1.6億條專利數據的數據庫,以及國家、省部級頒布的2020年科學獎獎項情況,首次以一種完全公開、透明、公正的方式,綜合評估企業科創力;用數據說話,試圖更好地定義企業在所屬行業、中國科創版圖中的坐標。
如何度量企業科創力?
綜觀企業的科創,主要圍繞研發活動展開,具體體現為研發投入、研發產出、公司發展。公司經營發展好,才可能有資金用于研發投入(資金、人才、設備等),有投入才會有產出(知識產權、新技術、新產品、科技獎項),這些產出又將作用于企業經營發展(營業收入、利潤、市值等),三者相輔相成、相互促進,共同發展。
如何度量企業科創力?南方周末科創力研究中心從前述三個維度展開,同時充分考慮數據可獲得性、公開透明度,以及科創測度評估的可操作性,擬定中國企業科創力指標體系。
企業研發投入和企業發展的數據,主要來自年報披露。其中既有年度研發投入金額、研發人員數量、研發投入強度、營業收入、營業利潤、凈利潤等靜態數值,也有“同比增減幅”這一體現其變化趨勢的相對動態指標項;公司市值統一截取的是2021年9月30日收市時的上市公司市值。
知識產權數據,則是以上市公司主體為公司標準名,加上其主要運營主體公司、控股公司組成的“公司樹”,在智慧芽(PatSnap)全球專利數據庫中檢索的年度中國專利、發明專利、PCT專利申請和授權情況的統計。
科技獎項,則主要來自對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和省/部級科技獎的獲獎名單的統計。國家、省級科學技術獎勵,大部分獲獎項目由多家單位共同完成。我們的統計以獎項為準,企業為獎項的主要完成人所屬單位或主要完成單位之一,均可統計為獲獎1次;上市企業控股子公司、孫公司獲獎情況合并計入其名下,若該企業和控股子公司、孫公司同時出現在一個獎項中,僅統計為獲獎1次。
評分規則:總分100,各指標項設置不同權重(見圖),企業的指標項得分,以該企業指標項數值為分子、5848家企業最高數值為分母,乘以該指標項的權重。
哪些企業在投入研發?
中國國家統計局每年發布《全國科技經費投入統計公報》。2020年,中國共投入研發經費24393.1億元。從投入主體看,各類企業研發經費支出為18673.8億元、占比76.6%,政府屬研究機構研發經費支出3408.8億元、占比14.0%,高等學校研發經費支出1882.5億元、占比7.7%。企業是研發投入的絕對主體。
前面提到,本次研究的企業樣本一共6000家,其中146家存在兩地、三地上市情況,去重之后一共5848家。其中,1436家沒有披露研發投入情況,4412家企業披露了研發投入金額,最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劉小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