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鄉民工的求職8小時

“經濟危機讓老板的樓賣不出去,襪子賣不出去,他就不會蓋樓不會造襪子,你們到哪里去找苦力干?”

責任編輯:曹筠武 實習生 陳伊瑋

打工越來越難,回頭種地亦難有收益,當這些曾經洗腳進城的農民重新回到原點,卻發現擺在自己面前的選擇是那么少

伍術根是在8點過一些的時候,被下鋪的吳仲勇用腳踹醒的。成都市錦江區人力資源市場8點半開埠,上午輪他到錦江區人力資源市場門口找活。

他們住的這家旅館,是上下兩層的大通鋪。每人只有一米多寬的空間,但價格便宜,每人每天只需要3元錢。伍術根已經在這里住了40多天。

40天前,他是深圳一家制衣廠的工人。工廠沒有了活計,伍術根被迫返鄉,回到位于中江的家里,但農時已經錯過了。在家里呆了不到一個星期,又折身來到了成都,在錦江區人力資源市場附近住下,每天到人力資源市場打短工。

在暖烘烘的異味中,伍術根摸到最破的那件外衣,窸窸窣窣地下床,出門。穿破衣服是他的經驗之一,他說,老板會覺得這樣的工人能吃苦而且好欺負,往往提高找短工的成功率。

上午9點:工作都是“打”出來的

成都的清晨濕潤得幾乎可以擰出水來。9點,人力資源市場門口慢慢地變得熱鬧起來。

剛到錦江區人力資源市場謀活計的時候,伍術根是一個人單干。但他很快發現這樣做成功率很低。在伍術根他們來之前,這里有一個相對固定的短工群體。伍術根他們將其稱之為“成都盲流”,將自己稱作“外來盲流”。這些“成都盲流”在人力資源市場擁有自己的固定攤位,他們每天蹲在自己攤位前,面前擺著一張4開的白紙做的“招牌”,上面寫著自己的特長以及所求工種。偶爾有老板過來招工,往往會徑直走到這一溜溜招牌前尋找自己所需。

在多次找活失敗之后,“外來盲流”將自己組織了起來。伍術根他們這一伙,有二十多個人,牽頭人便是吳仲勇。

吳仲勇此前在南京一家建筑工地打工。11月下旬,老板對他們說,銀行肯定不能貸款給我了,你們如果愿意跟我一起賭一把,就等我把房子蓋好賣出去了,再給你們發工資,如果不愿意賭,你們就早些回家吧。

吳仲勇不愿意賭。11月25日,他回到了老家樂山夾江。12月1日,他來到錦江區人力資源市場。因為他是高中畢業,見多識廣,便很快把伍術根他們組織了起來,每天排班,大家輪流去市場門口找活。

錦江區人力資源市場的工作人員告訴記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老黃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