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現在看不懂NFT,就像爸媽當年看不懂網購
毫無疑問,NFT是今年的熱詞,出現在國內外的新聞頭條里,在藝術、科技、商業等領域被廣泛討論??铝炙乖~典也將其評選為 2021 的年度詞匯。
但對于大多數人來說,總是看到它,但并不是很了解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兒。
NFT的全稱是“Non-Fungible Tokens”,即非同質化代幣,基于區塊鏈技術的非同質化數字資產。具有不可分割、不可代替、獨一無二等基本特征。
中央民族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副教授郭全中這樣對“NFT”做出詳細解釋——
同質化是指所有資產之間遵循著共同規則,且可以自由分割和交易置換,如現實中的各種法幣和游戲場的游戲幣等;而非同質化意味著完全獨特且唯一,并且不能分割、彼此之間不能自由交換,如《王者榮耀》等網游的皮膚、騰訊QQ靚號、一些獨特的域名等。
數字加密貨幣分為原生幣和代幣兩大類。其中原生幣擁有自己的主鏈且使用鏈上的交易來維護賬本數據,包括比特幣、以太幣等;代幣是依附于現有的區塊鏈,使用智能合約來進行賬本的記錄,如依附于以太坊上而發布的通證。
在代幣當中又有同質化和非同質化之分,同質化通證FT(Fungible Token)是指互相可以替代、可接近無限拆分的通證,任何人持有的通證都是同質的;非同質化通證是用于表示數字資產的唯一加密貨幣令牌,具有不可分割、不可代替、獨一無二等基本特征。
很多看似“瘋狂”的事情在發生,比如今年3月前沿藝術家Beeple的NFT作品《每一天:最初的5000天》通過佳士得拍賣行以超過6900萬美元天價出售;Twitter的聯合創始人Jack Dorsey在15年前發出的第一條推特NFT在今年3月也以超291萬美元(約合人民幣1860萬)的價格成交。這種令人咂舌的案例在今年,數不勝數。
狂歡之下,我們也要警惕其背后的風險。在人民網的報道中,中國銀行法學研究會理事肖颯告訴記者,據《國務院關于清理整頓各類交易場所切實防范金融風險的決定》和《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清理整頓各類交易場所的實施意見》的規定,如果想要在正式的交易所開放NFT交易,必須經省級人民政府批準設立,或者需要取得國務院或者國務院金融管理部門的批準?!皯斨貜腘FT產品的定價、銷售(拍賣)、營銷模式、二手專賣(轉拍)等方面進行監管?!?/p>
新事物的誕生,總是被狂歡和風險包裹。我們邀請郭宇從技術方向來聊一聊他關于NFT的一些看法。
在他看來,人類經濟行為從現實世界過渡到虛擬世界這一趨勢不會改變,并且可能在未來數十年產生重大的影響力。
但同時,NFT 并非萬能,它所代表的產權并非物品或作品的產權,而是一段無法造假的產權憑證。目前仍有許多問題函待解決。
專欄·退休日記
郭宇
退休程序員
原字節跳動資深技術專家
北海道定山溪的旅行結束后,青山地區與六本木的行道銀杏樹終于變成了黃色,無法洲際飛行的日子里,島國溫暖而干燥的秋冬氣候,總讓我回想起關于巴黎旅行的回憶。
從凱旋門一路沿著香榭麗舍大街散步,道路在某處最終與塞納河交匯,透過法國梧桐斑駁的枝葉,光影灑落在河岸邊的書報攤上,這些流動書報攤在許多國家已難以見到,卻是巴黎重要的文化財富,精力充沛時,我會沿著河岸繼續東行,穿過杜樂麗花園,便走到了盧浮宮(Musée du Louvre)。
這座藝術寶庫展示著人類歷史上眾多重要的文藝作品,譬如為人熟知的「蒙娜麗莎」。在大芬村,許多年輕人每日臨摹這副作品,作為習作和廉價的油畫商品銷往世界各地,優秀的贗品也許能賣到500美元,對他們來說,這是一種簡單卻無法忽視的生財之道。
從黑格爾所著「美學」開始,最初服務于宗教用途的繪畫和雕塑技術,逐漸發展成一門人類無法離開的實用科學,進而催生出數千億美元的藝術品交易市場。
在 Web3 的世界,以 NFT(非同質化 Token)作為代表的藝術品交易在今年達到了一個規?;母叻?,憑借大眾對 NFT 投資的熱情,OpenSea 作為世界上首個NFT交易平臺在極短時間內將用戶與交易規模擴大了數百倍,諸如 Cryptopunks 等頭像藝術品成為 Web3 領域炙手可熱的商品,售價水漲船高。
部分投資者認為這是典型的龐氏騙局,市場中甚至出現了將版權不屬于自己的作品用來鑄造 NFT 出售的侵權行為,OpenSea 也隨之收到了許多版權保護團體的律師函。
但另外一些投資者卻認為這是為數不多的市場機會,譬如 NBA Top shots,這一數字卡牌藏品就是 NBA 背后的眾多版權方與 Flow 平臺積極合作的結果。
人們無法理解運行在虛擬世界的經濟,這并非僅僅出現在當下時代。
在我的童年,父母也無法理解網絡游戲中的道具存在某種真實價值。但現在,不僅網絡游戲道具交易形成了約400億美元的巨大市場,虛擬經濟在互聯網世界更是無處不在,從 App 內部購買到服務訂閱。
隨著我們在互聯網上花費的時間越多,我們所創造和流通的真實價值也越多,雖然大部分用戶所創造的數據,在法律意義上并不屬于用戶自己,而屬于平臺(譬如我們的微信賬戶不屬于自己,而屬于騰訊公司,作為用戶,我們只有賬戶的使用權)但這并不妨礙越來越多的人們為成長中的平臺貢獻優質內容,想方設法將流量變成現金,兢兢業業地在虛擬世界創造價值。
我認為,人類經濟行為從現實世界過渡到虛擬世界這一趨勢不會改變,并且可能在未來數十年產生重大的影響力。
在 2021 年,市場中的活躍話題是 NFT,但這不僅意味著 OpenSea 上無數看起來沒有「價值」的數字頭像,在世界的另外一個角落,菲利賓,數十萬用戶沉迷于一款叫做 Axie Infinity 的網絡游戲,他們在游戲中根據規則獲得名為 Axies 的道具,本質上也是 NFT,在菲利賓疫情導致的封鎖期間,許多人依此為生,甚至成立了眾多「打金公會」,將游戲中的交易變成了一種生活所迫之下的職業選擇。
NFT 可以用來代表任何一種已被創造的虛擬價值,譬如游戲道具,虛擬藝術品,小說,音樂甚至在線大學文憑,存放于用戶自己的錢包中,并能夠以非常簡易的方式鑒別真偽,但 NFT 并非萬能,它所代表的產權并非物品或作品的產權,而是一段無法造假的產權憑證。
目前仍有許多問題函待解決,但它已經完成了互聯網經濟產權確立中的第一步:在傳統的世界觀念中,我們通過為這些虛擬價值尋求線下買家來獲得收益,在 Web3 的世界,這些價值能以 NFT 或 ERC-20 Token 的方式通過跨鏈橋或聚合交易網絡等方式不斷地從一些價值網絡轉移到另一些價值網絡,這些交換是充分而流動的,甚至存在著衍生品等二級交易市場。
這樣的變化意味著,為虛擬世界的價值確立產權,基于這樣的產權派生的交易也會在虛擬世界運行,直到一方不得不將這種價值變成以法幣計算的購買力為止。毫無疑問的是,Web3 的構想確立了互聯網的經濟體系,通過觀察鏈上全部價值鎖定額度(Total Value Locked)可以發現,兩年間,鎖定在虛擬經濟中的法幣價值不斷穩步提升。
換句話說,與其將 Web3 比作某種宏大而突進的變革,不如說隨著鎖定于虛擬世界的價值愈來愈重要,我們不得不采取一些行動來適應這種變化。
當清教徒乘著五月花號抵達美洲大陸,試圖創建第一個永久殖民地時,他們還意識不到這些行動將極大的改變歷史的進程。
相似的,我們像遠渡重洋的先民,試圖撥開盤繞在大西洋上的重重迷霧,跨進一個嶄新的互聯網大航海時代,縱然冒著葬身大海的風險,卻不再回頭。
(來源:城市畫報)
網絡編輯:解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