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痛苦來源于愛,我們的幸福也來源于愛”

地震成為了他們和我們共同的起點。從大災難的毀滅出發,藉由溫暖、愛與夢想,北川中學學生方能“面向光明的未來”;而他們的未來,同樣也是我們的未來。

責任編輯:曹筠武 實習生陳伊瑋

北川中學已不在北川。

它坐落在綿陽近郊一塊土丘挖出的平地。陽光明亮,校園一角,綠色草坪上幾株金黃的法國梧桐零星散落,片刻的寧靜令人不敢相信。藍頂白墻的活動板房中間,擺放著安靜的輪椅;“多難興邦”的題字掛在每塊黑板旁邊;上體育課的孩子在操場上奔跑、打鬧和嬉笑。

這里惟一能和七十多公里外的舊學校聯系起來的,是廢墟里找到的“四川省北川中學”校牌。5月19日學校復課時,它被特意拿出來,擺在列隊整齊的師生們面前。那一刻,許多人抹了淚。

震后的北川中學學生們,從綿陽九洲體育館,到長虹職工文體活動中心,再到長虹培訓中心;從帳篷再到活動板房;從2793名學生,到不到2000人,再到3082人。不管怎么說,學生們有了新的校園,然后在這里度過了夏天,秋天,并迎來第一個冬天。

半年多過去了。“這里表面上和其他學校沒什么不同,但其實每個人都有心事。”這是心理志愿者在此良久后的觀察。

他們都是北川的孩子,地震在北川為害最烈,他們是痛苦中最為痛苦的一部分。

心底的告別儀式

“我們幸存的人呢沒有一個人有資格說想死”。只有當告別儀式發生在每一個幸存者的心里,他們才能向過去說再見。

2793,這是北川中學在震前的學生總數,其中720多名學生在地震中遇難,另外地震還帶來40多名孤兒、270多個單親家庭和118名胞親遇難的學生。在這個不大的校園里,有同學失去父母,有同學失去姊兄,而每一個同學都失去了同學。

一位女生給南方周末寫道,晚上躺在床上聽音樂,一到悲傷處就不禁想起張老師,想起最愛的奶奶,可愛的妹妹,親近的朋友,淚水便打濕了枕頭。半年了,還是如此,“我終于明白,時間并不能沖走一切”。

心理志愿者陳燦銳發現,每個學生都在壓抑自己的感情。

“一些學生會慢慢復原,但創傷較大的學生,會比較難走出來,時間愈久,愈不愿開口吐露,同時情緒不穩。”通過問卷調查,志愿者們發現每個班上都會有三四名將問題深藏心中的學生。

記者試圖問起一位已熟絡得可以說笑的高一男生的家庭,他抿起嘴,隨后陷入沉默,過后回答“能不能不說這些”。同時他排斥心理咨詢:“不想去那些地方,去了好像真的有病。”另一位高一男生,在周記本扉頁上寫:“本人憂郁,閑人勿近。”

在周記里他多次提及死的解脫:“從我心底的某個角落里出現一個奇怪的聲音:孩子……死吧……你去死吧,死了就解脫了。”

通過沙盤游戲,心理志愿者陳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莫希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