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評丨國辦“互聯網+督查”顯威力,霸州豈能涸澤而漁霸道亂收費
面對疫情對經濟的沖擊,政府應該加大對市場主體的支持力度,減稅降費,雪中送炭、放水養魚。如果像霸州這樣涸澤而漁,經濟將陷入困境甚至停滯,政府收入也會成為無源之水,損害當地的長期發展。
責任編輯:陳斌
2021年12月17日,中國政府網通報河北霸州市近來對市場主體“大面積大規模亂收費亂罰款亂攤派”,令人觸目驚心。
國辦督查室督查發現,2021年9月,霸州市出臺非稅收入考核辦法,將非稅收入與征收單位支出掛鉤,把非稅收入完成情況納入干部績效考核,并下達了畸高的征收任務。為了完成任務,霸州市下轄各鄉鎮進行了運動式執法,對轄區企業亂收費、亂罰款、亂攤派,11月份的罰沒收入達到了前9月月均罰沒收入的80倍。而從10月1日到12月6日兩個多月的時間里,霸州市罰沒收入高達6718.37萬元,涉及企業和個體工商戶2547家,平均每家罰款、收費2.64萬元。
霸州這樣對市場主體的亂罰款亂收費,不僅僅是違反了法律和國家政策,更可能對當地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校對:胡曉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