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采未中選藥品,藥價也下降

各地醫保部門根據中選仿制藥價格下降情況,或錨定全國最低價,或錨定上海采購價格,聯動引導非中選原研藥價格下降。9種藥品的未中選原研藥平均降幅達12.9%。

專利藥專利保護期結束后,便會有眾多便宜的仿制藥替代專利藥,但國產仿制藥的質量一度受到質疑。不少醫生和患者,長期迷信“進口藥”。在開展藥品集采之前,很多醫生甚至都不懂得如何去開出通用名(藥品)的處方。為解決中國制藥行業“信任危機”,國家藥監局進行了一系列監管改革,其中重要一項即是開展仿制藥一致性評價。

“未來20%的資金將用于支付上述80%的通用名藥品,而80%的資金則用于創新藥的支付,這也是歐美日等發達國家的現狀?!?/blockquote>

責任編輯:曹海東

集采實施以來,中選仿制藥“放量效應”與“降價效應”顯著,持續對過往的“高價”原研藥進行替代,未中選藥品價格也有所下降。 (視覺中國/圖)

對中國患者來說,吃藥變得越來越“便宜”了。

過去三年,國家藥品集中帶量采購已先后開展六批次,大幅降低了藥品價格,每年國家醫保談判的“靈魂砍價”也頻頻登上新聞熱搜,成為醫藥行業乃至全社會最矚目的話題之一。

同樣值得關注的問題是,藥品集中帶量采購政策落地后,以仿制藥替代原研藥的效果如何?那些未在集采中“中選”的藥品,藥價及銷量出現了怎樣的變化?

2021年12月5日,在國家醫保局召開“集采未中選原研藥使用情況變化”新聞發布會上,中國醫療保險研究會選取阿托伐他汀等9種常用藥品,對比其集采實施前后一年的情況,發現中選仿制藥“放量效應”與“降價效應”顯著,持續對過往的“高價”原研藥進行替代,未中選藥品價格也有所下降。

“中選”仿制藥大幅“放量”

在同一個藥品通用名下,從原研藥換為仿制藥,是藥品大幅降價的原因之一。在我國,原研藥主要指過了專利保護期的進口藥。而仿制藥,則是在專利藥品保護期到期以后,其他國家和制藥廠仿制生產的藥,藥價通常會迎來“斷崖式”下降。

通過一致性評價的仿制藥,通??梢赃_到與原研藥相似的療效,但因為價格低廉,是否存在某些未知的質量安全問題,時常引發公眾甚至臨床醫生的疑慮。

“原來我一直服用的降壓藥是每盒56塊錢,一個月吃4盒。2019年的一天我去醫院,開藥突然就便宜了,一盒是4塊1毛6。剛開始我有擔心,是不是醫生開錯了?是不是藥的質量下降了?”在新聞發布會上,家在北京市豐臺區的高血壓患者喬女士說。

北京醫院藥學部主任藥師胡欣結合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梁淑怡 校對:胡曉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