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逾七成學生睡眠達到或接近“小學十小時初中九小時”
落實“雙減”、加強中小學“五項管理”(中小學生作業、睡眠、手機、讀物和體質管理)的第一個學期,76.2%的學生睡眠時長達到或接近“小學10小時、初中9小時”的規定要求,比2020年底有關調研結果有較大提升,有的學校還提供了午休時間和條件。
今天(12月22日),教育部召開的新聞發布會,圍繞加強中小學“五項管理”工作介紹“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成效,教育部基礎教育司司長呂玉剛在會上公布了上述數據,并介紹加強中小學生作業、睡眠、手機三項管理工作的有關情況。
呂玉剛介紹,“五項管理”是小切口,大改革。教育部辦公廳分別印發了關于加強作業、睡眠、手機管理工作的通知,明確具體管理政策和落實要求。教育部還制訂了《推進“五項管理”落實工作方案》。
在睡眠管理方面,呂玉剛表示,強調睡眠對學生健康成長至關重要,要著力解決中小學生睡眠不足問題。強調要保證時間,對“3個時間”,包括中小學生每天必要的睡眠時間(小學生10個小時,初中生9個小時,高中生要做到8個小時),以及與這個時間密切相關的學校作息時間、晚上就寢時間,都提出了明確的規定。比如說正常情況下,早晨開始上課時間小學不能早于8點20、初中不能早于8點,個別有時差的地區,按照當地的實際情況來決定。要防止干擾,落實3個“中斷機制”,要求作業、校外培訓和網絡游戲都要為保障學生睡眠“讓路”。個別學生經過努力到就寢時間仍沒有完成作業的,家長應該督促學生按時就寢不熬夜,教師要加強分析和輔導,幫助學生特別是有困難的學生完成好作業。
呂玉剛指出,總體上看,睡眠時間改善取得了積極的成效。睡眠時間管理成效逐步顯現。學生睡眠管理得到了學校和家長的普遍重視,全國98.7%的學校建立了學生睡眠狀況監測制度,96.1%的小學和97.4%的初中上午開始上課時間做到“小學不早于8:20,初中不早于8:00”的規定要求,少數地區因為時差的原因制定了符合當地實際的作息時間。
呂玉剛介紹,他們收到了7714萬份家長無記名調查問卷,家長反映秋季學期有76.2%的學生睡眠時長達到或接近“小學10小時、初中9小時”的規定要求。這個比例比2020年有關的調查數據有了較大幅度的提高,大概提高了36個百分點,過去大概是40%左右的學生達到或者接近這個時間的要求。有的學校還給學生提供了午休的時間,如果加上午休的時間,可能達到規定比例的要求會更高一些。
(來源:南方都市報)
網絡編輯:解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