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梁振英:有志之士可以在新立法會發揮才智共創香港未來
香港特別行政區第七屆立法會選舉于2021年12月19日舉行。南方報業傳媒集團駐港記者就此專訪了全國政協副主席梁振英,香港特別行政區候選人資格審查委員會非官守成員、首任立法會主席范徐麗泰,香港特別行政區立法會前主席、民建聯創黨主席曾鈺成。幾位政要諳熟東方之珠的雨暘明晦,不約而同地談到完善選舉制度后的首個立法會選舉政治光譜齊全,并針對香港面對的社會、經濟問題提出建議和解決方案。
香港特別行政區第七屆立法會選舉投票于12月19日約23時順利結束。日前,全國政協副主席、香港特別行政區前行政長官梁振英在他的辦公室接受了南方報業記者專訪。他對本次立法會選舉的新氣象充滿欣喜,“實施香港國安法、完善選舉制度之后,香港社會秩序恢復,這些有志之士可以在新一屆立法會里為社會、為國家做事,香港未來大有可為?!?/p>
(視頻|專訪梁振英:有志之士可以在新立法會發揮才智共創香港未來,時長共7分33秒)
暖冬驕陽,風朗氣清。從香港特別行政區前任行政長官辦公室的窗戶往外看,點點嫩芽在陽光的照射下熠熠萌發,朝氣蓬勃。67歲的梁振英,笑容可掬,身板一如既往地筆挺,絲毫看不出背后有著四處奔走呼吁,平均每天只睡4小時的繁重日程。
香港土生土長的梁振英,諳熟這顆東方之珠的雨暘明晦。34歲擔任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咨詢委員會秘書長,39歲任特區籌委會預委會政務小組港方組長,41歲任特區籌委會副主任委員,及后連續擔任三屆特區行政會議召集人。2012年,他當選香港特別行政區第四任行政長官。任內,梁振英推出“港人港地”等多項民生措施,保障香港人的切身利益。
2017年起,梁振英任全國政協副主席,始終心系香江,從經濟社會發展到年輕人的上升空間,從鞏固國際金融中心到尋找科創突圍,從香港本土到粵港澳大灣區、再輻射世界,大局篤定,才思敏捷,為香港發展、國家發展鼓與呼。
本次立法會選舉也不例外。
在談到“何謂新氣象”,梁振英從議題切入。有別于以往不同陣營候選人互相謾罵、人身攻擊的高度政治化的立法會選舉,作為完善香港選舉制度后首次立法會選舉,日前投票選舉氣氛熾熱,從不同的選舉論壇可窺見不同界別候選人均沒有互相政治攻擊,相反非常努力透過自己的政綱跟對手比拼,并針對香港面對的社會、經濟問題提出建議和解決方案?!坝械暮蜻x人提出如何更好發展經濟改善民生,有的提出如何融入國家發展大局,有的在思考如何貢獻香港所長,服務香港所需、國家所需?!绷赫裼⒄f,“這就是新氣象的一種?!?/p>
新一屆立法會會不會成為“橡皮圖章”?“當然不會!”梁振英鏗鏘有力,立法會依然有廣泛的權力,不僅有通過法例的權力,而且還有一個很重要的權力,即行政機關如果要用錢,需要向立法機關申請,立法機關不通過,政府就做不了。
對于香港社會有聲音擔心融入粵港澳大灣區,香港面臨的是更大競爭。梁振英以“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來“解畫”?!拔覀円邮芨偁?、擁抱競爭,通過競爭提升香港的競爭力。事實上,香港與大灣區其他城市更多的是合作?!彼蛄藗€比方,如果香港是一種金屬,大灣區其他某個城市是另一種金屬,兩種金屬可以鍛造成“新合金”?!鞍l掘‘新合金’的新功能,這就是我們要做的工作?!?/p>
不到一小時的訪問,梁振英詞鋒犀利,但每每又落腳于細微之處去詮釋,耐心解讀,一如他黑色西裝搭著一條泛紅色調的領帶,嚴肅不失親和。
日漸泛白的頭發佐證了梁振英對香港“生于斯長于斯”的特別情感。他真誠地說:“我非常愿意用我剩下的時間和精力,繼續為國家服務。香港這個地方是可以為國家作貢獻的。因此,未來無論在什么崗位上,只要國家認為是合適的,我都愿意為香港、為國家打拼?!?/p>
末了,梁振英笑著與記者握手道別:“歡迎南方報業傳媒集團港澳記者站落戶香港,做好香港與廣東的雙向信息溝通工作?!?/p>
關鍵詞 選舉
候選人旨在為香港各項問題尋找出路
南方報業:您曾在社交平臺上發文說,“新一屆立法會,將可以比過去任何一屆更能按照基本法和其他相關法律理性行事”。您是基于什么作出這樣的判斷?
梁振英:中央在2020年6月頒布香港國安法,2021年3月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審議通過關于完善香港特別行政區選舉制度的決定。這兩大舉措,如果只抓一個,比如沒有香港國安法,恐怕滋事分子仍會在我們落實完善選舉制度的時候出來搞事,包括在競選期間以及之后立法會運作。
在中央“兩手抓”之下,我們可以看到,不僅整個社會秩序恢復了平穩,而且競選期間的社會秩序也沒有受到破壞。這對香港來說就是一種新的氣象,提供了一個有利的環境給我們去根據基本法的政治體制設計,選出新一屆立法會。新一屆立法會上任后,也可以按照基本法的規定履行職責。
南方報業:新一屆立法會議席增加了20席、增加了選委會界別,出現了一批新面孔參選,涌現出一些新的議題。您如何評價這些新情況?
梁振英:完善香港選舉制度后首次立法會選舉,除了落實“愛國者治港”,讓香港“一國兩制”繼續行穩致遠,最重要的還是選舉性質、意義的改變。
過去很多有志之士、有才能之士不想蹚立法會的渾水。因為社會都清晰看到,以往立法會有很多“拉布”,甚至打斗、肢體沖突的場面。很多人很適合也很想通過立法會議員這一職務服務社會、效忠國家,但當他們看到這種場景時,就不愿意參選了。
香港國安法實施后,選舉制度又得到了完善,社會秩序恢復,這些有志之士也終于可以在立法會里為社會、為國家做事,發揮才智,共創香港的美好未來。因此我們能見到一批新面孔,也見到有新的界別,比如選舉委員會1500人是有廣泛代表性的,擁有每一位立法會候選人的提名權。
在這次選舉中,大部分候選人嘗試在各自政綱提出見解,為香港各項問題尋找出路。有的候選人提出如何更好發展經濟改善民生,有的提出如何融入國家發展大局,有的在思考如何貢獻香港所長,服務香港所需、國家所需。這些都是全新的議題,我覺得也是非常好的現象。
南方報業:對于新當選的立法會議員,您有什么期望?
梁振英:這次很多候選人是新面孔,我希望他們可以讓社會盡快認識他們。同時,也希望他們的政綱不僅停留在競選期間,在當選后也要讓社會各界多了解他們的立場、能力以及對事物的看法。
關鍵詞 制度
新選舉制度更能反映民意,也更符合香港實際
南方報業:這次是香港完善選舉制度后首次立法會選舉,外界高度關注。有人拿香港的選舉制度和歐美選舉制度進行比較,您怎樣看?香港的選舉制度怎樣體現港人人民民主權利?
梁振英:首先要明確一個根本性問題,香港是中國的一個特別行政區,它不是一個主權國家。一個特別行政區的地方性民主和一個主權國家的主權性民主是有根本差別的。因此,把香港的地區性民主制度與外國主權國家的民主制度比較,是不恰當的;把特區民主制度里面的選舉制度同外國主權國家民主制度里的選舉制度比較,也是不恰當的。西方國家一些政客指手畫腳的說法,我覺得他們首先就犯了這個根本性的錯誤。香港不是一個主權國家,是中央通過基本法授權香港實施“一國兩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的。
在這個基礎上,香港立法會就是一個地方立法機關,它不是主權國家的國會。也正是香港特殊的政治地位、歷史背景、主流民意,決定了香港選舉制度有其自身特點。事實上,香港選舉制度一直是比較獨特的,比如立法會功能組別選舉,這是其他地方沒有的。
新選舉制度將立法會議席分為三大板塊,組成結構得到優化,使各階層、各界別、各方面均有代表參與立法機關,從而確保了政治參與的均衡度,也確保了利益兼顧。新選舉制度的廣泛代表性和均衡參與性,使選舉突破了某個界別、地區或政團的利益局限性,使各階層、各界別、各方面都能夠在管治架構中得到全面反映和充分代表,更好地反映大多數香港民眾的聲音,回應大多數香港民眾的訴求。
香港社會積累了不少矛盾,客觀上需要立法會兼顧香港社會各階層和各界別的不同利益,更好地平衡香港的整體利益、界別利益和地區利益。新選舉制度切合這一需要,更能反映民意,也更符合香港實際。
南方報業:有聲音指出,在行政主導之下,立法會會成為“橡皮圖章”。您如何看待這種說法?行政機關和立法機關是一種怎樣的關系?
梁振英:在基本法里,香港特區行政長官的權力、行政機關的權力、立法機關的權力,以及這三者的責任都非常清晰。所以,香港特區的行政機關、立法機關都是根據基本法行使其權力、履行其責任。
過去一段時間里,香港有一部分人有意無意地對香港的政治地位、政治體制“形成”一些誤解甚至誤導。比如,一些人以為香港在1997年回歸之后成為一個獨立政治實體,總是拿香港的政治體制與新加坡或西方國家比較。但我們要清楚地知道,香港是中國的一部分,香港政治地位本質是一個行使高度自治的地方政府。
根據基本法,行政長官在政權架構設置及其運行中處于主導和核心位置。行政長官是整個香港特別行政區的首長,并代表香港特別行政區對中央政府負責。在以行政長官為核心的行政主導體制下,香港特區行政機關、立法機關既相互制約又相互配合,且重在配合。
所以,當有些聲音在問:行政主導之下立法機關是否會因此變成“橡皮圖章”?答案是“當然不會”,立法會仍有廣泛的權力,例如通過法例的權力。香港所有涉及公共政策、公共開支的法例,雖然只有行政機關可以提出,但都需要立法會才能通過。此外,立法機關還有一個很重要的權力,即行政機關如果要用錢,是要向立法機關申請。如果立法機關否決,政府無論有什么大舉措都沒法落實。
當然行政機關也要對立法會負責,但基本法里規定了四條(即執行立法會通過并已生效的法律;定期向立法會作施政報告;答復立法會議員的質詢;征稅和公共開支須經立法會批準),沒有其他。
關鍵詞 大灣區
粵港開展實際合作要先解決“不知道”的障礙
南方報業:在深入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過程中,一些香港居民擔心香港會被“搶飯碗”“搶人才”。您怎樣看待香港與大灣區其他城市所形成的競爭關系?
梁振英:我們要接受競爭、擁抱競爭,通過競爭提升香港的競爭力。我相信在競爭的同時,香港與大灣區其他城市都是以合作為主的。
香港確實有不少人去大灣區的內地城市工作、定居、接受教育,同時我們也看到,不少大灣區內地城市的朋友也來香港工作、定居、接受教育。這是客觀存在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我最近看到有人提倡通過擴大雙方合作,以此形成一些新的動能和產業。我打個比方,如果香港是一種金屬,大灣區其他城市是另外一種金屬,兩種金屬可以鍛造成“新合金”,擁有新的功能。發掘“新合金”的新功能,這就是我們要去做的工作。
為此,我們要加快細化和制定一些政策和措施,以促進生產要素包括人、資金、貨物以及信息的流通。
南方報業:您說的“新合金”,能舉一個例子嗎?
梁振英:香港是一個國際金融中心,投資、融資能力較強。內地很多科技產業需要資金,特別是一些新發明、新材料的市場性、價值如何,往往不是由科技人員確定,而是由市場確定。這就需要由專業的金融人士確定是否值得投資、如何融資。所以我希望,香港同大灣區內地城市的合作,不是局限于科技人員的合作,還要包括香港的金融市場、投融資業人士同內地的科技人員的合作,使得相關產業壯大起來。
南方報業:廣州南沙粵港合作咨詢委員會服務中心(下稱“南沙中心”)在11月正式啟用,請問為什么選擇在南沙成立這個中心?它將為粵港合作帶來哪些新機遇?
梁振英:香港需要跨過深圳河去廣東談粵港合作,不能只是在香港談粵港合作。因此我提出一個倡議,仿照香港特區政府的做法,成立一個咨詢委員會,讓政府可以就如何開展粵港合作咨詢業界。廣州南沙粵港合作咨詢委員會的工作宗旨,不只是促進廣州或者南沙同香港合作,還要利用廣州南沙這個平臺去促進整個廣東同香港的合作。
香港與內地的合作中有一個很大的問題就是相互“不知道”。香港人不去廣東,不知道廣東各個城市最新的發展情況;很多廣東朋友對香港的國際金融、航運、貿易、科技等,也知道得不具體、不詳細。因此,南沙中心要做的工作是雙向的,不單是向香港輸送一些廣東的所思、所見、所聞,也要向廣東朋友介紹香港能做些什么事。我們首先要解決“不知道”的障礙,才可以促成雙方開展實際合作。
網絡編輯: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