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業】芭比娃娃與打工者的錢包
如果不能讓一般民眾迅速小康起來,有自主消費,尤其是對大件耐用品甚至住房的消費能力,國內的市場怎能提升和擴展?經濟成長怎能持續而不受制于外國人?
責任編輯:余力
我最關心的,是在這三毛五分美金里,胼手胝足干活的那些打工妹們能夠分到幾文
圣誕臨近,照例飛回加州度假。
這趟歸程收獲不少??吹洁徸拿绹?,Dan和Devon,手捧《大陸的企業經》一書讀得正入味,我找到了話題。兩人搭檔在上海做生意,定牌生產“有機材料”的針織服裝,出口給NeimanMarcus(俗稱“你們馬克思”)——美國最高檔的精品百貨店。他們很肯定地告訴我,21世紀將是中國人的。為什么?他們曾經在洛杉磯的紡織廠根本就不是中國人的對手。接下來的交談很熱烈,我帶著問題進入討論。
金融海嘯在美國發作不久便拍擊到神州大陸,歐美消費信心指數銳挫(據報道,圣誕前一星期的購物金額比一年前減少四分之一),直接體現為秋季廣交會上訂單的銳減。一位臺商朋友很沮喪地告訴我,往年難以應付的蔬果罐頭訂貨在今年竟然是零!部分員工恐怕不得不被辭退。我去看了昆山,也聽說了浙江,出口導向的企業以及就業出現了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老黃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