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客流行時: “一個播客的潛在觀眾是整個世界”

“播客是一種深度親密媒介,它不同尋常之處在于它緩慢地構建故事,形成感性的氛圍?!?br />
“收聽傳統廣播時我們是被動收聽我們可能想聽的節目,而播客則是我們選擇收聽的內容、收聽的時間以及以何種方式讓其他人也有機會收聽?!?/blockquote>

責任編輯:邢人儼

2019年,程衍樑、楊一與許知遠在錄制播客。 (受訪者供圖/圖)

“聽播客了嗎?”

短短兩年時間,越來越多人開始走進播客。2021年6月2日,《中國語言生活狀況報告》發布,“播客”入選2020年高頻詞語范圍;2021年10月30日,一場由播客制作公司JustPod發起的播客節,“PodFest:對話復興”在上海電影博物館舉行,盛典對聽眾開放,實行售票制,99元一張的票,提前十天開售,開票僅25秒,入場券就被秒空。

“聲音”作為一種媒介,并不是新鮮事物。早期是傳統廣播電臺。不能不提的是轟動一時的“珠江模式”——1987年,開播僅一年的廣東珠江經濟廣播電臺舉辦“笑迎六運萬人行”活動,十多萬廣州市民從各地趕來參加。一家廣播電臺能產生如此巨大的號召力,得益于它會“說人話”,在廣播電臺普遍只能讀稿的年代,珠江經濟廣播電臺大膽探索,開設了不少接地氣的談話節目,《萬家燈火》版塊里的《旋轉歌廳》,聽眾能打進熱線電話,與主持人聊天、點歌;臨近深夜的電臺直播節目《鶯歌夜話》,則由兩對男女搭檔,撫慰了許多都市男女的心。

播客在“說人話”的路上走得更遠。以播客app“小宇宙”為例,你可以在這里聽到五花八門的話題,有嚴肅如討論默克爾隱退的話題,也有輕松八卦《披荊斬棘的哥哥》幕后故事;有分享婚戀觀的,也有吐槽職場“變態”領導的……總之,無論你是擁抱主流文化,還是亞文化、小眾文化的那一撮,無論你是獲取信息,還是需要情感陪伴,你總會在播客世界里找到適合你的那一款。

“播客”一詞來源于蘋果電腦iPod與廣播(broadcast)的混成詞,是一種在互聯網上發布文件并允許用戶訂閱、自動接收新文件的方法,或用此方法來制作的網絡電臺節目。

播客的推動者、知名科技作家希爾斯(DocSearls)談到了播客與傳統廣播的區別:“播客是自助廣播,是全新的廣播形式。收聽傳統廣播時我們是被動收聽我們可能想聽的節目,而播客則是我們選擇收聽的內容、收聽的時間以及以何種方式讓其他人也有機會收聽?!?/span>

“緩慢地構建故事”

程衍樑和搭檔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柔翡 校對:胡曉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