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完藏書羊肉湯,我原諒了沒有暖氣的江南
南方的冬天比北方更難熬。在舊時,北方人屋里有火爐,南方人沒有;現今,北方人屋里有暖氣,南方人也沒有??梢煌霛L燙鮮香的藏書羊肉湯下肚,一股暖流從頭滾到腳,忽然之間,我便原諒了沒有暖氣的江南。
責任編輯:楊嘉敏
說起蘇州的“蘇”字,下面一魚、一禾,生動形象體現了這是一個物產豐饒的魚米之鄉。既是魚米之鄉,蘇州人對待吃,也絕不含糊。也只有把小日子過得精致的蘇州人,才會一年四季跟著時令忙“食事”,久而久之,這份對吃的執著,漸漸滲透到蘇州人的骨子里。立秋過后,水八仙、雞頭米陸續上市,西風響起,大閘蟹粉墨登場,冬意漸濃,就成了藏書羊肉湯的主場。
蘇州人的冬天,是從一碗藏書羊肉湯開始的。過了深秋,姑蘇城里大街小巷,但凡能聞著羊肉飄香,店門頭無疑都懸著“藏書”招牌。在外地人看來,蘇州人忒矯情,連給羊肉取個名字都帶個“書”字。其實,藏書只是太湖之濱、穹窿福地的一個小鎮,藏書鎮本土不大批量產羊,只因鎮上農民烹得一手好羊肉,調得一手好羊湯。
耦園積雪
早在明清時期,每到冬天農閑時分,藏書鎮的農民就開始宰羊燒肉,挑著羊肉食擔叫賣或沿街擺攤,以圖掙一份外快貼補家用?!把驕瘐r勿要銅鈿”打出了藏書羊肉的底氣,食客紛紛慕名而至。當副業變成主業,主業發展為當地產業,藏書老街上開出一家家售賣羊肉的固定店面,俗稱“羊作”?!秴强q華紀麗》中這樣描繪它的昔日盛況:“就食者侵晨群集,茸裘氈帽,撲雪迎霜,圍坐肆中,窺食,探庋閣,以錢給庖丁,遲之又久,先以羊雜碎飼客,謂之小吃。然后進羊肉羹飯,人一碗,食余重匯,謂之走鍋。專取羊肝腦腰腳尾子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柔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