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別瓊·狄迪恩:即使你不同意她的觀點,也會被她的句子折服
狄迪恩以既冷漠又熾熱的目光,凝視現實的血肉模糊和人生的支離破碎。即使是寫最親的人和最痛的事,她的冷靜、清醒和洞察力絲毫不減。
責任編輯:劉小磊
美國文壇大腕瓊·狄迪恩于2021年12月23日逝世,享年87歲。
2005年8月,集評論家、小說家、記者和電影編劇多重身份于一身的美國文壇大腕瓊·狄迪恩(Joan Didion)正在穿州過省,宣傳寫她亡夫與患病女兒的新書《奇想之年》(The Year of Magical Thinking),突然收到女兒病逝的消息。記者問她會否重寫書中有關的篇章,她冷然答道:它已經完成了(It's finished)。她不會重寫,因為女兒離世,會是她下一本書的主題。6年后,她寫成《藍夜》(Blue Nights),《紐約時報》的評語是“對失去所有、時間流逝和生命速朽的探究和反省,既沉郁傷感又激情彭湃”。(a searing inquiry into loss and a melancholy meditation on mortality and time)
有超人意志的德國哲學家尼采說,“What doesn’t kill you makes you stronger”,意思是只要我們能夠熬過去,所有的打擊都會變成灌溉。對作家而言,只要他們堅持寫作,所有的不幸最終都會變成靈感和題材(What doesn’t kill them makes them better writers),剛離世的狄迪恩就是最好的例子。
1934年出生的狄迪恩早在上世紀60年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李木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