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千寒門學子的蛻變

長大后,父親變成了一塊堅硬的巖石

母親和他并肩聳立

我遠遠的,等待著自己的風化

現在

父親變成了堅毅的巖石

母親是陪伴他的藤蔓

而我是依偎在他們身旁的一朵小花

小花獨自迎接風雨

但巖石和藤蔓,總能在風雨中陪伴著她

風雨打在小花柔弱的花瓣上,可也灌溉了她

我不想再做顧影自憐的小花,我要長成能替別人遮風擋雨的大樹

白劉黎在作文本上寫下象征著自己成長與蛻變的詩篇。

黃華庚與白劉黎有著不同卻又相似的“不幸”命運,19年前的一個午夜,他揣著幾十塊錢、提著幾個饅頭,踏上了前往廣東的求學路。

以嘉賓身份見證神舟十一號發射前,賈配洋回憶起小時候依偎在爺爺的肩頭,他曾許下尋找東方紅衛星的航天夢。

他們所經歷的一切都有著名為“不幸”的根基,但在入讀國華紀念中學(以下簡稱“國華”)后,他們的故事開始邁向“幸運”。

被雨淋過的人

“凌晨1點多的馬路邊停著一輛車,昏暗的燈光下有人舉著牌子,牌子上寫著:國華紀念中學接黃華庚同學?!秉S華庚回憶起這段真實又有點“魔幻”的經歷。

在那個智能手機尚未普及的年代,在順德這個對他而言非常陌生的城市,只身一人的他與一位素未謀面的老師的相遇,改變了他的人生軌跡。懵懂少年懷揣著夢想披星戴月而來,也宣告了國華這所民辦純慈善中學正式開始運轉。

國華是一所有些“特殊”的學校:這里實行高中三年學費、食宿費全免的制度,如果學生考上了大學或者研究生,學校還會承擔其學習、生活、交通等一切費用。到這里上學的學生有兩個“鐵”標準——家庭困難和成績優秀。

黃華庚來自湖南炎陵的一個山區,父親在他年僅7歲時與世長辭,母親因此成為父親所在的冶煉單位的補員,拉扯他和妹妹長大。由于水力發電單位的特殊性,黃華庚的母親每年只能上三四個月的班。在這樣的捉襟見肘中,他們度過了20世紀末的最后5年。21世紀的曙光剛剛升起,母親卻下崗了,而此時的黃華庚順利地進入了省重點中學的重點班。經濟的困頓與升學的壓力雙雙壓迫著這個原本就不富裕的鄉村家庭。

2002年,一通電話成為了這個家庭改變命運的轉機。也是因為這通電話,黃華庚踏上前往廣東的求學路。

作為國華的第一位學生,黃華庚的命運與學校緊密相連。在參加一所知名的律師事務面試時,他的話題總是繞不開國華,在一個多小時里,事務所的律師都饒有興致地聽他講述與國華有關的故事。

黃華庚清楚地記著,國華的老師們當初是如何盯著他們搞個人衛生,又是如何絞盡腦汁呵護著他們的自尊。早在2002年,國華就給每一位學生配了電腦。但在上課的時候,怯生生的他們只敢看著電腦,生怕自己把它弄壞。為了維護同學們的自尊心,老師專門上了一節課,和同學們一起把電腦拆了,然后再組裝起來。

面對當時社會上盛行的拜金風氣,創校人楊國強和校長季德華都覺得應該要教會學生正確理解物質生活,于是自掏腰包請了當時的所有學生去住五星級酒店。除此之外,學校還會給學生開思齊課,帶學生吃西餐、出去旅游?!澳菚r我們就明白了龍蝦是什么、別墅是什么,五星級酒店也不過是一張床,睡一覺而已,這對我們形成自己的人生觀很有影響?!秉S華庚說。

“不汲汲于功名與財富,既受之于社會,當以奉獻社會為終身追求”成為黃華庚步入國華后學到的第一堂課。被雨淋過的人,也決定為別人撐傘。如今的他,成為了一名專業律師。在工作之余,他參加了湖南省司法廳在上海組織的志愿律師團隊,作為一個志愿律師,去幫助經濟困難者維護他們的權益。

剪掉長發的女孩

在命運另一端的白劉黎,生長在一個特殊的家庭,家里的哥哥、姐姐和自己都是被收養的孤兒。養母過世后,她被迫剪去了長發。一同被剪掉的,還有她原本天真爛漫的童年。

“拖油瓶”是懵懂的她在這個家中為自己貼的標簽。在她小學四五年級的時候,原本在學校擔任教師且將近退休的養父身體開始出現問題,長時間的治療幾乎花光了家里的積蓄。

哥哥、姐姐已經各自成了家室,大部分時間都是她一個人承擔著家里的一切。在一個暑假,寡言的養父去世,從小被當成假小子養大的白劉黎,并未因此而流露出過多負面情緒。

對于她來說,入讀國華有著更為重要的人生意義,除了求學之外,學校老師的關懷讓她感受到了從未有過的溫暖。她清楚地記得所有教過自己的老師:那個腿腳不好卻喜歡和大家一起運動聊天的班主任;那個在每篇作文底下寫真誠批語的語文老師;還有那個總能神奇地在第一時間知道所有人困難的生活老師。

許許多多畢業生會格外強調國華老師的特殊性。在學生們心中,他們是超越老師的存在,他們因為某種更高的理想聚集于此。在一流的教學能力之外,國華的老師總是將教書育人延伸到為人處世、待人接物的方方面面,把每一個學生都當成自己的孩子。

國華有十分完善的職業規劃體系,從高一開始,就會穿插職業規劃的相關課程,并且通過社團活動、興趣班、社會實踐、專家分享等形式來引導學生發現內心真正的熱愛。她曾在《我為什么而活》中寫道:“以一個國華畢業生的姿態走向社會,我自然而然肩挑一份責任,從小事、從實事做起,對社會奉獻我的畢生心血?!?/p>

如今,她又回到了家鄉,成為了隴西縣云田鎮杜家坪村的第一書記和駐村幫扶工作隊隊長。誰家孩子要上學,誰家可能因病返貧,都是她的工作職責所在。目前,她最大的目標是在任職期間為鄉民修一條好路。

被夢想喚醒的少年

在無垠的星空下,賈配洋向爺爺講述著中國第一顆人造衛星東方紅一號的故事。年少的他,望著璀璨的星空,默默許下了一個航天夢。

在賈配洋的記憶中,小時候家里很窮,父母親外出打工,自己和哥哥跟著爺爺奶奶住在鄉下。他們能夠與父母見面的機會少之又少。爺爺在每個季度領取補貼的時候,都會帶著他們兩兄弟上鎮子吃面,這對于他們來說已經是很幸福的事情。

囿于鄉村的賈配洋,對廣袤的世界有著極大的渴望。進入國華,他跟著老師同學去了黃埔軍校、虎門銷煙炮臺、華南植物園……幾乎每隔兩周,國華就會組織學生旅行、考察,有時是藝術館,有時是博物館,賈配洋還曾被帶去碧桂園、美的、格蘭仕參觀,了解公司到底是什么,社會如何運作。

此外,學校還設置了各種各樣的博覽課程、禮儀課程、世界知名大學的課程,并邀請各個領域的專家來學校上課。來自小小村落的他學習了世界各地的名校課程,從而打開了自己的視野。在中科院讀研究生時,賈配洋有了機會去到美國的東海岸,從紐黑文到波士頓,從耶魯到哈佛,把名校都逛了一遍。這也是國華曾帶給他的向往。

值得一提的是,國華還倡導學生自主學習,在實踐中尋求真知。在研究性學習課程中,賈配洋與小組成員一同組建小型飛行器,了解飛機的發動原理。后來從事科研工作的賈配洋在一次演講中,把國華帶給他的影響歸納成三點:善于堅持、敢于嘗試、樂于實踐。在研究半導體芯片、智慧城市、自動駕駛等前沿科技,遇到困難時,他總會想起在研究性學習課堂上老師孜孜不倦的鼓勵與教誨。

如今,賈配洋生活在深圳,成為了一名科技工作者,專注于人工智能算法的研發,已經有多項核心算法技術成功落地。在神舟十一號載人航天飛船發射時,他受邀在演播室解說飛船發射的全程。他還記得在畢業前夕,季德華校長說,要把握當下,只要為社會創造價值,人生自有意義。

一所“改變命運”的學校

黃華庚、白劉黎、賈配洋的命運在國華交匯。在國華紀念中學的校碑上,刻著這么一句話:“立校辦學的目的,是讓年輕俊彥從擁有知識開始,繼而擁有高尚的品格和靈魂,以建設國家和回報社會為終點?!痹诓饺胄@的第一天,每一位國華學子都會熟讀碧桂園董事會主席楊國強創辦學校時寫下的《立校緣起》。

19年來,國華的初心不變,招生的老師們年復一年地深入全國各地鄉村,助力鄉村孩子走出大山,走向世界。據統計,從2002年創辦至今,共有3405名處于輟學邊緣的學生來到國華開啟新的人生。截至2021年,國華紀念中學共培養畢業生2758位,其中碩士912人,博士177人,學校每年各項日常開支接近5500萬元。

寒門學子家,必須奮力一搏,才有機會改變命運。他們來自漁村、田野、山林,“不幸”曾是他們的標簽,但在進入國華中學后,命運發生了改變,他們不僅得到繼續求學的機會,還被教會了自尊、理想與愛。

離開學校后,每一位國華學子都在踐行奉獻社會的使命。今年,國華在校生的暑期社會實踐中,有一項內容是采訪已畢業的學長學姐們。高二(1)班的張豪采訪了二十多位學長學姐,發現他們每個人都會定期去參加慈善活動,去孤兒院、敬老院獻愛心,去支教、捐資、免費提供法律援助……

畢業于國華的廣東女孩朱春鳳如今是一名專治疑難雜癥的婦產科醫生,為病人解除痛苦;出生在獵人之家的林新運回鄉開辦了一家綠色食品公司,正奮力帶領村民們一同致富;記者李寧懷走遍了城鄉的各個角落,還為家鄉興建了一所希望小學……

國華的學子來自于全國的各個角落,他們有著不同的故事、不同的個性、不同的夢想。國華的培育,使他們擁有著同樣優良的品質和奉獻社會的向善之心。分布在社會各行各業的他們,必將以堅韌、善良的品格影響更多的人,成為社會的中流砥柱。

“國華滿天下”,更是愛與奉獻滿天下。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