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找未來鄉村學校的樣子丨“開心農場”“美校美”和“村校合一”
責任編輯:鄭碩
未來鄉村學校是何模樣?就其演化與生成而言,又有怎樣的路徑?
“ 建設鄉村需要一所學校”,北京師范大學中國教育創新研究院院長劉堅,如此看待鄉村振興與鄉村教育振興之間的關系,并認為“學校和鄉村一體化,預示著未來教育發展的方向。”
21世紀教育研究院執行院長黃勝利也提到,提倡鄉村教育振興,關鍵在于探索一種機制,“人的教育如何跟鄉土連接,跟文化連接。”
“鄉村學校是一個鄉村的靈魂和內核,也是這個鄉村發展的動能”,南方周末公益研究中心研究員趙明鑫則認為,鄉村教育或者說鄉村學校實驗的路徑很多,要允許從各個角度進行嘗試。
上述對話來自日前舉辦的“2021·LIFE教育創新季年度對談”暨“南方周末公益方舟:鄉村教育年度對話”,由21世紀教育研究院和南方周末聯合主辦。
(年度對話活動現場)
活動現場還邀請同濟大學職業技術教育學院教育經濟與管理研究所副教授李俊、山東大學經濟研究院講師梁超、21世紀教育研究院農村教育研究中心主任趙宏智進行分享,吉林省長春市廣播電視總臺主播、《楠得一問》制片人趙鐵楠擔任主持人。
“過去比較長的時間里,中國農村職業學校實際上不是在提供本地教育,而是幫助農村孩子升學”,李俊從職業學校角度切入鄉村發展,認為未來的農村是拓展的,面向未來農村的職業教育發展有兩個要點:一是因地制宜,根據本地發展提供所需人才;二是政策靈活,除了公共財政支出外,“一定程度上要以更加靈活的方式引入第三方資本。”
梁超則從經濟學的角度切入,就教師輪崗等細節性問題進行闡述,表示“教師輪崗的推進是個挑戰,老師的輪崗意愿是關鍵。”
此外,為了避免對話陷入經驗陷阱,21世紀教育研究院同南方周末篩選確認了三個學校作為案例,分別是云南省曲靖宣威靖外明德小學、浙江省縉云縣工藝美術學校和甘肅省隴南市宕昌縣興化鄉磑子壩小學。
作為主辦雙方多年觀察、跟蹤的樣本學校,這三所學校分別從“校辦農場”“特色職業學校”“村校合一”等角度,打開未來鄉村學校的可能“樣貌”?,F場嘉賓也就這些案例進行分析、探討。
(劉堅點評“村校合一”模式)
劉堅在聽完浙江省縉云縣工藝美術學校的案例后,同該校校長杜衛建表示,可對接西部某地區學校資源,進行職業教育模式的適配化落地、探索。
“這正是我們辦這種討論的意義”,南方周末公益研究中心資深研究員鄭碩表示,“希望各種思想、實踐交叉匯集,不斷碰撞出更多火花。”
趙明鑫透露,南方周末公益研究中心歡迎更多伙伴推薦一線經驗、模式以供探討,并將就鄉村教育話題持續進行觀察和實踐。此次活動的影像記錄也將通過多個渠道推出,更多觀點內容歡迎持續關注南方周末公益。
(現場連線互動對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