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P26中國代表團:應對氣候變化,以實則治丨抉擇2021
約50人的COP26中國代表團、不同領域的官員和學者,在英國格拉斯哥親歷了種種抉擇,而這只是中國在“碳中和元年”行動的一瞬。中國的理念是“以實則治”,一旦作出承諾必須拿出時間表、路線圖。喊喊漂亮口號,沒有任何意義,只能是“老實人吃虧”。
(本文首發于2021年12月30日《南方周末》新年特刊·抉擇)
責任編輯:汪韜
當地時間2021年10月31日,英國格拉斯哥COP26開幕式。
約50人,這是2021年中國向國外派出的最大規模國際會議官方代表團。
2021年10月31日,為期兩周的《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第26次締約方大會在格拉斯哥開幕。締約方大會(Conference of the Parties)簡稱COP,每年年底在不同國家召開。
四萬余確診病例,這是會前一周,會議東道國平均每天新增的新冠肺炎確診病例數。和過往不同,中國代表團除了“老面孔”,還多了一位疾控專家,指導團員們做好防護?;貒?,代表團進行了28天隔離,零感染。
2021年被譽為中國的“碳中和元年”,相關話題火出圈,河南、山西的洪災則敲響了極端氣候的警鐘。COP26是疫情以來最大規模的線下國際會議,多國領導人出席,上萬人參會,被國際輿論認為“可能是人類避免氣候災難的最后機會”。
如何應對氣候變化,關乎地球上的每個人、每個國家。盡管有爭端、有分歧,各國最終還是決定攜手向前。而如何前進,擺在各國面前的道路有的激進,有的反復,有的“佛系”,而中國的抉擇是:以實則治。
“耳后都磨出了繭子”
代表團成員、生態環境部應對氣候變化司國際政策和談判處副處長姚薇從事應對氣候變化工作已有8年多,2021年,她明顯地感覺到國內應對氣候變化、推進雙碳工作的熱情迅速升溫。
2020年9月,中國在聯合國大會上宣布碳達峰、碳中和的“雙碳”目標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蓁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