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孩時代,兩位母親的抉擇丨抉擇2021
生,還是不生?2021年,隨著三孩生育政策落地,“要幾個孩子”成為每個小家庭都會面臨的抉擇。兩位母親——楊琦琦和徐亞玲在這一年里作出了不同選擇,但理由卻彼此相似:最有利于孩子。
(本文首發于2021年12月30日《南方周末》新年特刊·抉擇)
發自:甘肅蘭州
責任編輯:譚暢
徐亞玲一家
一天忙活到晚上9點打烊,90后楊琦琦才有機會坐下來歇腳。她摘下圍裙,卸下口罩,露出臉頰的兩塊紅暈,瞇瞇眼笑了起來。
2021年7月,她和丈夫離開老家甘肅永登縣,到一百多公里外的蘭州開了家面館。他們想踏實干兩年,能把5歲的兒子、4歲的女兒都接過來,在蘭州接受更好的教育。做餐飲很辛苦,楊琦琦為了面食的口感,一天要揉十多斤面團,飯點要給顧客盛面端碗,從早上八點多干到晚上九點多。
為了蘭州這家店,楊琦琦在2021年6月做了流產手術,放棄三孩。這個決定是小兩口作的,沒有告訴家里長輩。楊琦琦說,一個孩子的到來要考慮到諸多因素:有沒有人幫忙照顧,自己的身體狀況如何,能不能給孩子更好的教育等等,心里糾結又難受。
而在距蘭州1500公里的四川攀枝花市,33歲的徐亞玲則對二孩的到來充滿期待。她經歷了繁復的產檢,緊張每一項身體指標,小心翼翼地孕育這個孩子。2021年10月,她迎來健康的小寶。攀枝花是全國首個向二孩、三孩家庭發放育兒補貼金的城市,徐亞玲幸運地領取到每人每月500元的育兒補貼。
三孩生育政策在2021年落地。生不生,生幾個,是每個小家庭都會面臨的抉擇。兩位母親經過反復權衡,作出了她們認為最有利于孩子的選擇。
“不速之客”
楊琦琦的面館不太好找,藏身在一處菜市場內。門臉很小,兩米來寬。餐廳和后廚連在一塊,大小不過十幾平米。小鋪子里緊湊地擺著五張桌子,只賣面食,夫妻倆在柜臺后忙碌,近幾日生意很好,肥腸拌面尤其受歡迎。忙不過來,他們將父親從永登喊來幫忙。
丈夫學做菜已有七八年,手藝是有的,加上夫妻倆愿意用新鮮的食材,店里的鹵豬蹄、豬皮、肥腸都很受歡迎,不少老顧客惦念。
楊琦琦丈夫原在永登開了一家面攤,做夜市,下午3點一直做到凌晨三四點。兩個地方的消費習慣不同,永登縣城里的人一般三五個人聚在一塊,點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蔡碧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