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星堆發掘現場,選擇考古的年輕人丨抉擇2021
一群來到三星堆的90后,在2021年,選擇繼續考古工作。
(本文首發于2021年12月30日《南方周末》新年特刊·抉擇)
責任編輯:劉悠翔
法曉萌、蒙萌、韓長君、徐斐宏(從左至右、從上到下)
土里露出一只青銅材質的尖角。蒙萌趴伏在升降臺上,用竹簽一點點蹭去尖角周邊的泥。蹭下來的泥團被謹慎地裝入透明的采樣袋中。袋子表面,編號、時間和具體地層細致標好。三星堆開掘現場,溫度恒定地控制在15攝氏度。為了避免土樣污染,蒙萌穿著統一的白色醫用防護服。不透氣。四肢因為長久的臥伏而僵硬、酸痛。
過去兩個月,她手里那把兩指長、半指寬的挖掘用竹簽,從四川廣漢留下21世紀人類活動痕跡的地表,一直挖到六七米深處、埋藏著古蜀文明遺物的深土層。7號坑自上而下分層明晰:先是表面土層,往下是象牙層,最深處則是器物層。蒙萌所在的發掘組笑稱自己是“象牙突擊隊”,7號坑出土了約兩百根象牙,他們就重復了兩百次“噴水、保濕,再用塑料覆蓋”的保護流程。
到了器物層,蒙萌隱隱有些興奮。順著尖角往上,兩縷頭發呈Y字形交疊,蜿蜒而上?!笆羌嚆~人像”,半臂長的人像有著典型的三星堆縱目。
這是2021年7月,四川進入盛夏。距離1986年三星堆挖掘1、2號坑35年之后,媒體把長槍短炮聚焦到形制各異的青銅器和年輕一輩考古人身上。
與媒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劉韻珊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