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涵:畫的是彩虹,繪的是希望

多年以后,孩子們汗水與淚水交織的種種情形,仍深深印刻在王涵心中,帶來彌足的感動。

2017年北京市合唱節上,燕丹彩虹合唱團從一眾金帆團體中脫穎而出,摘得了第一名的輝煌榮譽。評分揭曉的那一刻,被幸福擊中的感覺讓王涵有些恍惚,直到家長和老師們簇擁著送來鮮花,與孩子們緊緊抱在一起喜極而泣,這位農村學校校長才確定眼前不是夢境。

此前,這支來自昌平區燕丹學校的合唱隊伍,曾在申請北京市“金帆”稱號時兩度碰壁。作為一所普通的農村小學,燕丹學校毗鄰北京市三個城區,但近不在中心、遠不至邊陲,南邊緊鄰最大的居住社區天通苑,獨特的地理圈特點,讓來自全國各地的一千三百多名學生匯聚于此。復雜多元、差異巨大,是這所小學顯著的生源特征。

除此之外,學校在硬件設施、師資水平等方面也同樣捉襟見肘,面對校際差異難以追平、優質教育資源匱乏的現實阻力,學校另辟蹊徑走上了一條困難但正確的路。

美育,讓藝術抵達鄉村

一直以來,如何推動教育均衡發展都是橫亙在世界各國面前的一道難題。優質教育資源需求端與供給端的矛盾,使受教育的美好愿望演變成“不能輸在起跑線上”的入學焦慮,“不患寡而患不均”的呼聲在當下教育領域尤甚凸顯。

然而,比起實現義務教育普及,推進教育均衡發展的任務更加艱巨和復雜。持續縮小城鄉和校際差距這一美好愿景的背后,不僅需要教育體制的逐步改善,政策的引領推動,也需要政府、學校以及大眾層面的理解和支持,以科學的認識和共同的努力推進教育均衡發展。

近年來,建立規范化的學校標準,成了各地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一個重點。但隨著標準化建設的推進,越來越多的教育者發現,統一的學校標準僅僅只能解決硬件設施上的規范,不但無法對學校成員認同的校園文化,及學生的身心發展進行規范,反而容易造成“千校一面”、“千人一面”的同質化現象。

如何在推進教育發展的過程中,向公平和有質量的“優質均衡”轉軌,同時避免走向扼殺創造力的平均主義?發展特色素質教育,成為解題的關鍵之一。

在這一方向上發力的“鄉賢”中,燕丹學校校長王涵便是其中之一。作為一名鄉村教師,城鄉義務教育的差距,讓她身上有一種天然的使命感和責任感?!耙郧?,很多人認為藝術是專屬于‘貴族’的,需要有足夠的經濟實力才能去學習。區域經濟發展不均的確讓城鄉孩子接觸音樂的機會有所差異,但是音樂無國界,對音樂的熱愛更是沒有區域和身份的區別?!?/p>

在王涵看來,音樂是全人類共同的語言,“合唱藝術能啟發孩子們對美的感受力、創造力、想象力,提升孩子們綜合審美能力、自我表達能力和自信心。這些,都是孩子們受益一生的素養?!睆拇?,發展合唱藝術,培養一個優秀合唱團的想法在她心里萌了芽。

要爭“帆”,更要揚帆

有了目標和方向,“燕丹彩虹合唱團”的航船開始揚帆遠航,但橫渡滄海的路途總不會那么一帆風順。合唱團成立之初,王涵和其他老師不得不面對藝術教師不均衡、學生水平差距懸殊的現實難題,甚至還要在部分家長的觀念上做足工作。但隨著建設工作的推進和合唱團自身影響力的提升,更多的家長自發參與到團隊建設的工作中,如今,進入合唱社團已經成為燕丹小學很多孩子的夢想。

對于兩次“申帆”的失敗,王涵坦言在內驅力上有一點受阻,“但短時間就又振奮起來,因為我鼓勵教師,金帆只是一個榮譽,我們開展合唱不是為了爭帆,而是為孩子一生幸福奠基,追求的是精神上的富足和教育的價值?!?/p>

“申帆”未果,王涵和他的隊伍決定把重點放在“揚帆”這條更長遠的路途上。經過不斷嘗試,他們決定向外聘請專業教師,既能讓孩子們接受更專業的訓練,又可以借此機會培養自己的教師團隊,不失為一條合唱團的可持續發展之道。

在合唱團逐漸成熟以后,燕丹學校開始舉辦一年一度的班級合唱比賽,王涵對此很是欣慰,“合唱團的孩子不僅擔任著班級合唱的主力角色,也發揮著輻射帶動作用,即使是較為害羞怯場的孩子,也在‘一個不少,人人上臺’的氛圍下被帶動起來?!?/p>

這縷自由蓬勃的藝術之風不僅在燕丹校內流動,也吹向了更廣闊的天地。由于彩虹合唱團多年來取得的優異成績,2017年,昌平區成立校際合唱聯盟。燕丹學校搖身一變成為“盟主”,在校際舉辦合唱比賽切磋交流,還邀請兄弟學校在新年音樂會上同臺演出,帶領優秀教師赴聯盟學校進行指導,積極助力兄弟學校合唱藝術的發展。

從合唱團開始,燕丹學校藝術教育體系的枝葉逐漸豐茂,舞蹈、繪畫、創意美術、剪紙、泥塑、書法、戲劇、攝影等藝術社團百花齊放,讓每一位學生都能在其中找到符合自己愛好的興趣班?!霸瓉斫淌依餂]有空調,兩個小時訓練下來,孩子們衣服都濕透了,但是他們依舊堅持著,沒有喊苦喊累?!焙⒆觽冿枬M地學習熱情讓王涵相信,藝術沒有邊界,只要熱愛便能開花結果……

事實上,“熱愛”里的確迸發著令人驚訝的力量與勇氣。2018年世界合唱節上,燕丹彩虹合唱團一舉拿下世界最高級別的“A級合唱團”稱號,令在場所有人為之沸騰。孩子們取得的一項項成績,讓藝術只屬于精英圈層的刻板印象不攻自破,也向世界證明了鄉村美育的力量。

生命教育,反哺教育生命力

法國電影《放牛班的春天》中,音樂老師馬修用合唱改變了一群“邊緣兒童”的命運。他用一場愛的施行向觀眾表明,“教育不僅僅是為了知識,愛才是果實?!庇捌?,關于“愛”的教育正在用不同色彩的音符,撼動著一顆又一顆柔軟的心靈。

教室里,一首《小別離》看哭了合唱團所有的隊員和家長,這是即將轉走的孩子為打大家創作的歌曲。好在,分離并沒有阻礙這份愛的延續,許多老隊員畢業、轉走時選擇留在合唱團參與演出,友善向上的氛圍更不斷激發著孩子們的創造欲:有家長原創,孩子們學唱錄制的《逆行天使》,也有為期盼冬奧會有感而作的《漫天飛花》……音樂串聯起的情誼和默契,早已成為孩子們心中不可或缺的一角。

美育帶來的旖旎色彩,讓孩子們的想象力得以從指尖流淌到心田肆意綻放,這條為孩子們鋪就的彩虹之路,同時也填補著燕丹學校藝術教育的空白。面對鄉村學校面臨的“生存危機”,作為美育典范的燕丹學校,也正為我們打開一個因材施教、寓教于樂的新思路。

“雙減”政策下,教育不僅關注學生學科的知識學習,也關注著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皽p”在學生,“加”在學校和教師的教學框架,同時對學校的育人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作為一所定位于生命教育理念的學校,“讓每一個生命自由舒展、光榮綻放”是燕丹學校的初衷,也是方向。從孩子到教師,甚至教育自身的發展,如何在“生命活動”的實踐中達到個人價值與社會價值的統一,讓每個人通過努力成為最好的自己?是他們不斷反思的問題。未來,讓孩子們更好地融入社會發展的美好愿景,正有著無限的可能性。

“這些來自全國各地的學生,他們在家庭背景、經濟水平、家長素質方面水平不一、學習成績方面存在著較大差異。但是我希望他們通過在燕丹學校六年或九年的學習,獲得的不僅僅是知識的增長,更重要的是精神上的成長,人格的健全?!?/p>

為了讓鄉村的孩子們擁有更好的學習資源,燕丹學?;ㄗ懔诵乃?。除了自身建設和校際力量、家校共識上的凝聚,燕丹連結彩虹公益基金會的平臺,為孩子們創造更多學習、展示、交流的機會,鼓勵學生們更多地投身到公益活動當中,在藝術教育的同時培養社會參與主動性。

個人、家庭、學校的力量不可或缺,政策吹來的東風更為鄉村教育提供了一大助力。早在2015年,國務院便將構建科學的美育課程體系、大力改進美育教育教學的決心寫進了《意見》,并逐步落實推進。借助區教委組織的校際合唱聯盟、北京市“回天計劃”等項目,燕丹學校不放過每一次提升教師和孩子們學習交流的機會,扎實地開展著各項活動,努力為孩子們創造更多成長機遇。

------

對于美的探索,人類從未停下腳步。幾千年前,孔子就提出“興于詩,立于禮,成于樂”,強調審美教育對于人格培養的作用。蔡元培先生也曾呼吁:“美育是最重要、最基礎的人生觀教育”。喬布斯也曾直言,蘋果與其他計算機公司最大的區別,在于追求科技的同時,始終保持對于藝術和美的追求。

“我想,也許暫時他們的學業成績趕不上城鎮的孩子,但通過生命教育的潤澤,他們形成了友善、堅韌、自信、樂觀的品質,在離開學校之后,這些品質已經內化到生命里,在通往未來人生的道路上,他們一定是成功的?!?/p>

而今,如王涵一樣的“敲鈴人”,正遍布在祖國的每個角落,為深處大山里、鄉村中的孩童敲響希望的鈴聲。歌聲與鈴聲相映成趣、充滿生氣,把孩子們汗水和淚水交織的故事,編織成一曲如歌的行板緩緩淌入心間。

當孩子們數次站在舞臺上綻放光芒,默契在他們的眼神與嘴角之間傳遞?!扒笳?、向善、和諧、至美”的校訓正如信條一般,成為燕丹學校老師和孩子們心照不宣的追求。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