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不愿被權臣當擺設, 為何漢文帝能成功,昌邑王卻失???
漢昭帝死后挑皇帝人選時,群臣推別的諸侯王,霍光“內不自安”,獨獨愿意選擇劉賀,可能也是考慮到劉賀即使想走漢文帝的路線,自己也可防可控。畢竟,權臣也是很善于吸取前輩的經驗教訓的。
(本文首發于2022年1月6日《南方周末》)
責任編輯:陳斌
圖為漢文帝畫像。
漢昭帝死了,沒有子嗣,昌邑王劉賀被迎到長安來當皇帝,只當了二十七天,就被掌握實權的大將軍霍光廢了。
《漢書·霍光傳》里,詳細列了劉賀的許多罪名,大多數瑣屑無聊,可大可小。所以歷來學者往往相信,這實際上是一場權力斗爭?;艄庀M没实郛敂[設,而劉賀不甘心,霍光就容不得他了。班固沒打算把這事寫得太透,但劉賀的親信被推上刑場時,喊的那句“當斷不斷,反受其亂”實際上已道破真相:相比霍光,自己想發動政變卻動作慢了。
王朝中期,是政治斗爭還有點底線的時代。劉賀畢竟是當過皇帝的人,就不殺了,甚至待遇也不能過分差,所以今天我們還能從他的墓里,發現那么多值得期待的東西。但絕不能容忍他還擁有自己的班底,所以劉賀當昌邑王時的臣子,霍光殺了二百余人。
因此,沒有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陳玲玲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