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爭議】政府該不該救市
怎一個“慘”字了得。3900、3800、3700……暴跌之后還是暴跌,過去幾個星期里,綠色成為中國股市的流行色,連眾多經歷過“5·30”的老股民也不禁動容。中國股市在沉淪,人們在觀望……
正方:股市是一種信心經濟,如果你看空到2000點,它往往真的會跌到2000點。萬一股市基本面變壞,信心被打到地獄里面去,再想恢復元氣就很難了! (北京青年報)
反方:股市有風險,股市跌了,就呼吁救市,那怎么行,應該自己承擔責任。中國股市上漲了兩年,自6000多點下跌才幾個月,投資者就受不了啦?股市本就是一個漲跌互現的地方。 (人民網)
正方:一個經濟高速增長,流動性旺盛,動態市盈率26倍的新興市場,股市卻在雪崩,這已經超出了經濟層面,說白了就是機制和政策的問題。政府此時出手,可謂責無旁貸。
反方:最好的政府就是不作為的政府。中國股市的許多問題都緣于中國市場化不充分,政府角色太強。我們一直主張政府的手從市場中抽出來,股民不能只在股市上漲的時候罵“政策市”,但在股市下跌時,卻又把希望寄托在政府身上。
正方:你說的那是市場機制健全的情況下,但眾所周知,中國股市漏洞百出,缺乏公正、透明的市場環境,缺乏有效的自我調節能力,監管不力……政府必須對投資者負起責任。更說不過去的是,我國政府沒少干預市場,從“半夜雞叫”式的監管到“國家利益”至上的功利目的,哪條遵循市場規律了? (每日經濟新聞)
反方:貿然進行救市,會將股改取得的成績付諸東流,這樣的行為無異于殺雞取卵。股改的目的,不是要沖上8000點,而是要建設一個制度完善的股市!衡量股改成功與否的惟一標志,是原有的非流通股在市場上成功落地! (中國經營報)
反方:中國人玩股才幾年?股市的問題最終要靠市場。股票之所以跌,是因為供應量的快速增加令供求關系發生變化,而政府出于對泡沫的擔憂,繼續快速加大供應量。不當調控,使得股市從一個非理性階段步入到另一個非理性階段,現在的“熊市”正是因為政府不當監管。 (千龍博客)
【點評者說】乍一看,這場爭論好像是“哈耶克和凱恩斯之爭”,政府干預是否合理。但是,別人爭論的前提是“一個遵循市場規律,法制健全,有市場道德的市場體系”。而中國股市缺少的恰恰是這個前提。只問一個問題,中國的市場體系、中國市場的監管者、法制的執行者們,達到了可以“不作為”的程度了嗎?
(責任編輯 史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