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思安:流浪者、寄居者與城市的凡人之夢
一位習慣于田野調查的話劇導演、編劇,一位和記者出差多次的小說家。
(本文首發于南方人物周刊)
發自:北京
責任編輯:周建平
城市整潔得像一個“樣板房”
一到冬天,整個北京看起來空了不少,路邊樹木掉光葉子,只余空枝?!跋窠涍^一場大掃除,北京現在有點太干凈了?!标愃及策呞s路邊回頭說,這晚她要去王府井給朋友的新話劇幫忙當攝像,一溜兒穿棉襖的觀眾走在胡同里,像一串冰糖葫蘆。
又到一年春運,陳思安才意識到自己已經進入全職寫作的第11年。陳思安,1986年生,小說家、話劇導演及編劇,高考后在父母“不要把愛好當職業”的建議下,將志愿從中文改為法學,苦讀四年法律后又從頭補戲劇知識。26歲辭去在無國界醫生的工作后,她便按規律的每日作息表創作,寫小說、做戲劇。
詩人西川稱她的小說是狂想的寓言,行筆“邪門”、“富有沖擊力”。在城市的創作土壤上,她的小說和戲劇兼具實驗性與現實質地,想象力沛然。
從位于城東的家出發,陳思安去王府井需乘9站地鐵,去北京西站則需17站。作為開通運營時曾經的亞洲最大火車站,北京西站一度是首都接納不同人群的最佳注腳。2016年,陳思安因我采寫的西站流浪者的報道聯系我,她好奇報道中北京西站的另外一面——地下通道和南廣場的流浪者。接著她數次到西站調研,與流浪者一聊就聊幾個小時,有的是重病患者求醫無果,被老家親人嫌惡,就留在了這座城市;也有在春運大潮中逆流的乞討者,一對來自河南的老年夫婦住在地下通道半月,乞討是為了回去給孫兒紅包。
“現在的北京整潔得像一個樣板房,那些人已經不知道在哪兒了?!标愃及舱f,如今在西站地下通道,再難看見那些拖著比人還大、棉絮被裹成一大團的行囊的寄居者。但她幾年前創作的關于西站流浪者的戲劇劇本《在荒野》,記錄了這一城市發展的階段性生態。
在小說、話劇舞臺和劇本中,陳思安呈現著一個層次豐富的城市生態。繼小說集《活食》、《冒牌人生》之后,她在新書《體內火焰》中續寫城市切片,凝視被忽略的獲得主流成功之外的人,描繪都市人的隱秘之處,觀看一閃而過的城市秘密。北京是她的家鄉,也是她生活和創作的地方,但她作品中的“城市”總有種疏離感,如她劇本里的北京西站,城市猶如一個恒定的話劇舞臺,人們來來往往,誰也不屬于這里,但每個人都立體鮮活,有自己的特殊氣質。
“其實我一開始看她小說會被吸引,是因為她的寫作特別當代。當我看《活食》時,還跟周圍朋友有些爭論,到底怎么看待這種類型的寫作?!薄秵巫x》主編吳琦最初看陳思安小說時,并不知道作者是誰、做什么工作,但他被文本說服,“她把現在的年輕人和當代都市生活的一些秘密講了出來?!?/p>
詩人翟永明注意到,在剛剛過去的一年中,身兼編劇、導演、詩人和小說家多重身份的陳思安在面對不同題材時,使用著不同的創作方式。
2021年初,在上海話劇藝術中心上演的話劇《冒牌人生》中,她是編劇,在劇本中讓三個人和自己的身體器官對話,她寫著進取的上班族和他意欲掙脫的心臟,寫著性別焦慮者和她想要舍棄的胸,寫著收藏癖和他的雙手,“連身體也想操控我,一旦深度思考什么東西,腦子就喊疼?!?/p>
2021年中,在北京歌德學院上演的話劇《凡人之夢》中,她是導演和編劇。疫情期間,她關心跨省通勤者被影響的生活。2020年初秋開始,她圍繞京津冀“跨城生活”人群開始了半年多的調研,采訪了40組跨省上班族,和他們一起經歷坐公交車、私家車、拼車、黑車、摩托車等跨省通勤方式。
而在2021年出版的新小說《體內火焰》中,她是小說家,顯然更自由,58篇體裁短小的小說都來自日常生活的碎片,卻有著當下難得一見的實驗精神。詩人藍藍為書中作者如撲食的獵豹般觀察人的專注犀利而感到驚奇,西川則覺得書里充滿了凝視和在凝視中的走神。
“現實在她的凝視之下,開始搖晃?!蔽鞔ㄕf,“左右晃動中,當代性、實驗性、國際性這些東西都包括在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梁淑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