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爾街上的上海雇主“美國夢”醒了,“中國夢”近了

在經歷了三天一座城市的周轉,累計41小時的長途飛行之后,上海市“海外人才采購”計劃亦暫告段落,初步戰果是從倫敦、芝加哥、紐約捧回的三百多斤簡歷。

責任編輯:朱紅軍 實習生 盧麗濤

華爾街風暴起,跳槽正當時?!D/CFP

上海金融團紐約招聘會的火爆場面?!D/《東方早報》

如果是在往日,在世界金融的心臟華爾街,面對臺下的金融精英們,上海市浦東新區金融服務辦公室常務副主任施海寧自己都不確認,當他篤定地說出“上海這個舞臺的延展性很好,這是在華爾街都無法辦到的”時,究竟會是收獲不屑還是嘲笑。

但是,在這個被經濟危機席卷的異國冬天,他的話卻如至理名言般被潮水般的應聘者所驗證。

2008年12月5日至16日,在經歷了三天一座城市的周轉,累計41小時的長途飛行之后,“上海市赴英、美招聘中、高端緊缺金融人才工作團”順利完成使命。上海市“海外人才采購”計劃亦暫告段落,初步戰果是從倫敦、芝加哥、紐約捧回的三百多斤簡歷。

漸行漸遠的美國夢

“如果你知道船就要沉了,干嘛不趕緊換條船?”

2007年年初,次貸危機點燃了金融風暴的導火索,如同多米諾骨牌,隨著一家家“百年老店”轟然倒下,華爾街的裁員大幕正式拉開。

至今,20%的華爾街員工失去了工作,仍有大約4萬的華爾街精英即將或正面臨著解聘的遭遇,倘若再加上針對華爾街金融機構的服務業,失業人數可能高達12萬。

根據美國的《勞工法》和《移民法》,美國公司在裁員時優先保障本國公民和永久居民的就業權。那些持H1B簽證(短期工作簽證)或正在等待綠卡的外籍“員工”首當其沖感受經濟危機的徹骨寒冷。

一位在華爾街成功創業二十年的華裔人士、Beyondbond公司董事長TedHong表示,華人管理者更容易被裁掉,“能夠做到管理層的華人,本來就很少。由于文化差異、國家背景等因素,一旦發生危機,華人管理者的位子就會坐不穩”。

在美國呆了8年的周明很認同這一看法,金融風暴前,他的工作一度惹人羨慕,年薪30萬美金,五大投行之一貝爾斯登投資銀行資深高級顧問,最重要的是他只有32歲,娃娃臉上還有幾顆青春痘。

聲名顯赫的貝爾斯登一周內破產了,“像做了一場夢。”他說。他雖然換到了摩根大通的相同職位,但現在卻羨慕那些早兩年回國的朋友和同事。

“周圍的很多人失業了,對我們生活的影響還是很大的。”北美投資協會的會長張子成告訴記者。他的協會有三百多個會員,在美國華人金融圈里頗具影響力。

現在,簡歷已經在華爾街漫天飛舞。“如果你知道船就要沉了,干嘛不趕緊換條船?”

“更關鍵的是,未來幾年,美國的GDP肯定是負增長,情況不會太好。”他一臉憂慮地說。

時移勢易,華爾街精英們的“美國夢”正在漸行漸遠。不過,華爾街同樣是信奉“樹挪死人挪活”的地方,“美國夢”的破滅并不是世界末日。

宏觀環境相對穩定的中國似乎成了國際金融精英們冀望的避風港。“中國政府現在在國外的形象非常好。”仁人成功網的CEO劉武接受記者采訪時也談到這個話題,境外媒體普遍認為,中國有能力抵御這場風暴,甚至很多海外媒體提出一個觀點:中國很可能成為這場金融風暴中的最大受益者。正因如此,促成了眾多華裔歸國的念頭。

羅杰斯的提醒

“每當資本主義世界發生危機時,上??偸鞘芤嬲?。”

上海,這座志在打造世界金融中心的城市,早已坐不住了。

一直以來,金融人才的匱乏困擾著他的主政者,2007年初,在經濟危機來襲前的上海人代會上,上海高層官員就曾專門就吸納人才問計與會代表。并沒有人能給出立竿見影的良方。

金融危機甫一開始,上海政府一官員告訴記者,他們就在思考歷史上歷次經濟危機和上海崛起的關系。

英國金融專家羅杰斯的一番言論被挖掘并幾成滬上官員的“圣經”,他說,“每當資本主義世界發生危機時,上??偸鞘芤嬲?。”

歷史給出了印證。1929年至1933年,西方經濟大蕭條,巨額資金都撤到上海來投資,上海的十里洋場繁華正是那時開始,如今外灘邊的和平、錦江等大樓都建于彼時。

1980年至1982年的全球金融危機,上海開始大興土木,外資源源不斷流入上海。

1997年,亞洲出現經濟危機,由于中國保持人民幣匯率穩定,陣腳未亂,也正是那幾年,外來投資節節上升,上海浦東迎來發展契機,陸家嘴金融區的地位就此奠基。

這位有著眾多中國追隨者的“外腦”不吝智慧地提醒著上海的主政者,“目前西方出現危機,銀行倒閉,但是私人手里的錢還是很多,它必須被運用,目光都往東方看,而最保險可靠的是中國。2010年上海舉行世博會,我估計,西方人士會爭先恐后地前來,這又是上海展現自己的一次最好的機會。”

機會真的來了嗎?這些城市的管理者所謂的機會不僅僅是資金,更是人才。

“美國網絡經濟泡沫破滅的時候,張江就抓住了契機,吸引了大批硅谷的留學人員到浦東、到張江創業?,F在那么多金融機構陷入危機甚至倒閉,這對我們集聚金融機構、吸引金融人才特別是高端人才是有利的契機,我們要很好地利用和把握。”早在9月份,浦東新區區委書記徐麟借著一次黨校講話,流露出了海外攬才的最初念頭。

也是從這時開始,上海市和浦東新區的一些官員即陸續前往紐約、倫敦考察,一方面了解金融形勢的變化,另一方面為上海的“采購人才”計劃做準備。

浦東新區金融辦常務副主任施海寧參加了這幾次歐美之行,他們和多家華人社團做了接洽,聽取了他們的意見,堅信時不我待。

2002年,36歲的施海寧離開華爾街來到浦東新區發改委工作,“也是從倒開水開始。”他回憶,6年后,隨著浦東的發展,金融機構越來越多,他的舞臺也越變越大。“為浦東新區融資,為浦東的國企融資做指導,為浦東的地方經濟企業融資問題、貼息問題、擔保、發行債券服務,施展的空間非常大。”現在,他手下有二十多個人,他所在的機構還在擴張。12月26日,在他的辦公室里,遠處的黃浦江依舊璀璨,這位昔日的海歸,為及早回國而慶幸。如今,他試圖現身說法,“上海,值得你來。”

 

上海旋風

午夜1點,周斌被一個陌生電話叫醒,他沉吟了片刻,答應給這個異鄉人一個機會。

政府拋出了組團招聘的橄欖枝,很快得到了上海灘上國內27家金融機構的積極回應。

“我們大多都有這個需求,這次活動很及時。”太平洋保險公司的人力資源總經理周斌說。

出行前,27家機構分別列出了170余個招聘崗位,涉及風險管理和控制、資產管理、金融衍生品等15個類別的專業技術崗位,覆蓋銀行、證券、保險、基金、信托和資產管理等業態。

12月5日至12月14日,金融招聘團分別在英國倫敦,美國芝加哥、紐約舉辦了三場大型招聘會。而在隊伍尚未到達之前,這些城市已經刮起了“上海旋風”。

“我們在當地華人報紙《新世界時報》、《世界日報》上登了兩個周末的‘2008海外華人金融高管浦東行’廣告,就收到了幾百份簡歷。而我們原來預計這個廣告至少要登2個月的。”浦東新區歸國留學人員聯合會常務副會長程東告訴記者。

而招聘會現場,“場場爆滿”,周斌形容。近2000人潮水般涌來。

他用非常辛苦、非常順利來概括此行感受,“幾乎連吃飯的時間都在面試,從早上9點到晚上8點,白天是面試,晚上看簡歷”。而現在即便回到國內,他每天仍要額外花一個半小時處理海外人才應聘的email回復。

“由于是華人居多,招聘語言也是中文,不過出乎意料的是,一些前來應聘的老外中文也非常出色。”周斌說,“他們在文化的溝通上應該沒有什么問題。”

而讓中國銀聯的人力資源總監呂虹印象最深的一次招聘是在紐約。“那是最冷的一天,正好趕上降溫,再加上舉行招聘會的地點比較偏遠,我們有點擔心冷場。誰想第二天,1000人排起了長隊,很多人是開了幾個小時的車趕來。”

這種火熱一直持續到了招聘團的離別前夜。12月14日午夜1點,周斌被一個陌生電話叫醒,原來是一位華人剛剛看到廣告,馬上打電話來詢問情況,按照行程安排,周斌他們早上7點半就將離開酒店。但他沉吟了片刻,答應給這個異鄉人一個機會。

“第二天早上他6點15分就到了,而且是開車近2個小時從新澤西趕來的。”周斌不禁感慨。

截至12月24日,上海市金融工委干部人事處處長盛裕若告訴記者,三地應聘人員共計2176人,現場面談共計4432人次,初步達成意向840人。

中國夢近了

浦東乃至上海的野心是,化危為機,將自己打造成國際資金、創新企業、金融人才轉移到中國的第一目的地。

不止中國,日本、印度甚至香港地區都試圖在華爾街覓寶,要找到真正高端人才并非易事。

薪酬已不是最大的障礙。“大部分應聘者在面試時,沒有提及薪酬,提到薪酬的,也表示預期并不高,希望取得中國境內的薪酬水平。”

經過金融危機沖擊,如今不僅美國股票價格跌入谷底,人才價碼亦顯便宜。

招聘會上,一些在海外金融業“馳騁”十多年的應聘者告訴招聘方,其原來已達年薪50萬至100萬美元。而招聘團為華爾街的人才開出薪資大多集中在20萬-100萬元人民幣,最高也僅為150萬。盡管不算太高,但在這個寒冷的冬天已頗具吸引力。

太平洋保險公司拿出去招聘的最高職位是集團公司精算部的總經理,周斌說,薪資水平不是障礙,“國外薪酬概念和我們不完全一樣,很多都是績效部分,你很難去講具體年薪是多少”。

但“真正要吸引到高端人才還必須給予對方一定施展空間。畢竟對于中國,華爾街人還不是非常熟悉”。美國波士頓的獵頭公司andrewserily駐上海辦事處負責人Jacky分析。

“去華爾街去倫敦擺攤頭,這只是象征,真正的大腕是不會來的。讓他們正二八經排著隊來投簡歷會很沒面子。”周明告訴記者。

“又是在chinatown,又不是weekend,所以說真正的高管很少會去。”在美國呆了十幾年的LWH資本投資公司的合伙人陸巍也如是認為。

這些擔憂顯然已經在上海主政者的未雨綢繆中。周明和陸巍從沒有在紐約碰頭,卻雙雙出現在12月29日的“海外華人高管看浦東”的會場上,由于正逢圣誕假期,65位有類似經歷的所謂真正“華爾街高管”們將在上海呆上4天。

這是上海人才引進計劃“走出去,請進來”的第二部分。施海寧告訴記者。

“這樣可以有更多時間交流,而不僅僅是在紐約遞上一份簡歷。”周明躊躇滿志地說。

而操持者施海寧相信,“回來的很少走的,因為國內比國外好啊。”

他的自信還緣于下面的對比,“高端人才和低端人才的要求是不一樣的,比如同樣是端盤子,你肯定去美國,因為一個月3000美金包吃住,一年還可以存個20萬人民幣寄回來,但是高端人才,往往你在美國只能做一個普通的基金分析師,或者當個小中層,管幾個人,但是回來,你適應的好,就可以當一個機構的管理者。至少可以做個基金經理,條件并不比美國差,你怎么選?”

華爾街的寒冬還將繼續,最徹骨的時刻也許還沒到來,而上海的“如意算盤”卻遠非三百斤簡歷這么簡單。

當前,因信用危機,國際流動性大量停滯于銀行體系,無法傳導至企業。“從2008年七、八月份,國際上一些投資性質的資金 (如私募基金、風險投資基金等)基本停止流動,但他們的潛伏周期一般在一年左右,不會超過兩年。所以,2009年上半年進入中國的海外投資資金有可能會增加。”這是施海寧看到的第一個機會。

這一背景下,第二個機會出現。施海寧在美國考察期間發現,當地很多創新型企業,第一期的風險投資得到以后,無法再獲得第二期資金。“但相對而言,中國創新型企業還是方興未艾,而且由于國際上的資金會到中國來,所以倒逼國外那些創新型企業也要跟著風投轉移到中國。”

第三個機會便是金融人才。“從我們這次到紐約、倫敦、芝加哥的招聘情況來看,比如華爾街有一大批人才,原先他們對回國是持觀望態度的,現在看起來非常踴躍。當然這個進程會比較慢,會在未來的三到五年內逐步顯現。”施海寧告訴記者。

在機遇面前,浦東乃至上海的野心是,化危為機,將自己打造成國際資金、創新企業、金融人才轉移到中國的第一目的地。

網絡編輯:老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