滔滔長江水,千年詩意濃

萬里長江,奔騰不息,流出了河姆渡、良渚等新石器文化,也淌出了陽剛之巴蜀、浪漫之荊楚、婉約之吳越,又匯納了儒釋道三教,造就了大江之畔的和美生活。中華文明的千年詩意與滔滔江水水乳交融,終呈如今豐盈多姿的萬千氣象。無論是近觀其波濤,還是僅寄以遙想,千古如斯的江水,總能讓人產生精神皈依,寄情于此。

從舊歲至今朝,由南方周末主辦、五糧液獨家支持的N-TALK“詩意長江”演講秀攜手一眾文化名人,品讀長江,品味中國。從宜賓到上海,從長江零公里到長江入???,這是一段追尋長江之味、溯源中華文脈的和美之旅。

大江之畔的風流人物

千年前,在江水平穩的長江上游支流岷江,蘇東坡寫下“相望六十里,共飲玻璃江”。到了三峽,水流湍急,杜甫看見“高江急峽雷霆斗,翠木蒼藤日月昏”。來到下游,江面開闊,謝朓感慨“余霞散成綺,澄江靜如練”。萬里長江,千姿百態,氣象萬千,引無數詩人競折腰,留下數不盡的名篇佳句。

流轉至今,江邊新城拔起,高樓林立,現代化的城市樣貌與古老的長江畫卷融為一體。上自巴山蜀水,中至江漢平原,下至江南三角洲,長江縱貫一百八十萬平方千米,跨越十一個省市,在這片熱土上孕育了無數人的家園。

歲月悠悠,長江目睹了數十代風流人物的人生起伏、華夏大地的歷史浮沉,是中華民族詩意生活的棲息地,也是中華文明發展與繁盛的見證者。

24歲那年,蘇東坡偕父、弟沿江東下,在旅途中初識長江。而立之年剛過,他扶父靈柩還蜀,自真州溯江至眉州,走了大半條長江。長久與長江相伴,則要到東坡43歲那年,因御史臺案被命運貶居于江邊小城黃州。黃州五年,是東坡人生中的低谷,卻成就了其創作生涯的高峰。47歲那年,他一連寫出多篇與長江有關的杰作。

東坡一生漂泊,幾度往來長江,此間的心路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鬃诱f“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東坡則說“逝者如斯,而未嘗往也”,這是對孔子哲言的深刻理解與合理引申。江水奔流不息,但長江千古如斯。個人的生命轉瞬即逝,但一代又一代的風流人物前赴后繼,便形成永無終止的人類文明史。

莫礪鋒認為,東坡參透了長江和人生,度過了“充實而有光輝”的一生。正是在大江之畔的日夜徘徊思考,使他實現了對現實苦難的精神超越,也實現了對詩意人生的終極追求。

與長江有著不解之緣的,還有絕代“儒將”王守仁。他的人生如長江一般百轉千回,從浙江到鎮江,年少意氣風發時,酒過三巡,菜過五味,寫下“醉倚妙高臺上月,玉簫吹徹洞龍眠”的名句,以成圣人為自己讀書目的,生而不凡;從泛海到龍場,病痛之軀,身陷詔獄,為逃追殺跳入大江,九死一生,“夜靜海濤三萬里,月明飛錫下天風”;此后生活多艱,困苦至極,不忘接濟他人;南贛剿匪,鄱陽平叛,大小百余戰未曾敗,終悟道“人人自有定盤針,萬化根源總在心”。青龍賓天后,王守仁感嘆“此心光明,亦夫何矣”。

在酈波看來,王守仁的經歷告訴后來者,應像大江奔向大海,要知道流向何處,盡管中途坎坷磨難,只要不屈不撓,終將入海。

可親可愛的沿江生活

長江不僅是君子名士的詩意棲息地,也是千萬普通老百姓的親切家園。

“萬里長江第一城”宜賓位于三江匯流之地?!皦言?,竹波萬里,峨眉姐妹耳”,黃庭堅曾游歷宜賓,為竹林秀色所陶醉,也詠嘆“清而不薄,厚而不濁”,為姚子雪曲的清洌酒香所傾倒。于廖禮華而言,迷人的川南美景、獨特的大江文化、讓人垂涎三尺的美食美酒,共同織就了宜賓人民的和美生活。宜賓人倚江而生,靠江鑄魂。大江容納百川,激流勇進的氣魄,塑造了宜賓人兼容并包、開放豁達、勇敢進取的精神氣節。

談起宜賓,必先說酒——這里有著中國不間斷使用時間最長的、始于1368年的明代古窖。被列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五糧液釀造技藝,已在宜賓這片沃土傳承千年。身處北緯30度世界黃金釀酒帶,氣候溫和濕潤;邊緣山區老地層,礦物豐富,微生物聚集。五糧液采天地之靈氣,匯江河之脈流,融五谷之精華,納人和之風情,將天地人的完美結合釀制成醇香美酒。時光不僅讓酒香愈發醇厚,亦使大江文化經典永續。

在香洌的美酒之中,長江血脈與中華文化不斷回旋,蕩漾流傳。在1963年的全國評酒會上,專家們稱贊五糧液:“香氣悠久,味醇厚,入口甘美,入喉凈爽,各味諧調,恰到好處?!边@種“和諧”,正是五糧液的“品格”,反映了中華文化的平衡、協調、中庸,延續至今,與江城宜賓以及沿江居民的和美生活交相輝映。

大江向東奔涌,來到下游,長江之水同樣潤澤著上海、南京等沿江城市。

在張怡微的視角下,上海生來便與水密不可分,既充滿自然的祝福,亦有歲月流逝的文學氣息?!八恰睅砹艘泼?、外來文化,還有貿易和商業精神。從上海小孩跳水的玩樂,到精神面向的“經格”,上海塑造了海派文化市民階層的精神風貌;“女人是水做的”,與城市精神氣質一致,上海給予女性彈性的生存機會和空間,塑造了女性獨立、開放的先進精神。

在張怡微看來,上海讓人對日常生活充滿了興趣,賦予人想象的空間,思考如何將生活節奏調試到舒適、和美的狀態,同時也促人深思,如何使生活更具秩序感,如何建構平等以及市民生活里的爭議。這些都是上海的特色,如水一般靈動自如。

萬里長江,千回百轉,造就了一座座性格迥異的江城,也塑造了沿江居民五彩斑斕的精神氣質。于人們而言,沿江風物名勝數不勝數,但最可愛可親的,還是自己安居樂業的城市。正如住在“下江”南京的葉兆言所言,“長江沿線不存在最好的城市,只存在更好的城市。這個更好便是我們各自的家園?!?/p>

基于多年來對歷史與城市的研究,葉兆言發現城市沿江河發展古已有之?!皻v史上很多年,城市發展一直是以河為中心——南京就是以秦淮河為中心的城市。這可能也是長江流域大部分城市的基本發展思維?!遍L江之大,一系支流,一條小河,便足以給一座城市注入生命活力,促使當地經濟與文化走向繁榮。

中華文明的母親河

萬里長江水,千年華夏史。歷史不斷奔涌向前,隨著人口聚居,長江聚合著經濟、商業、文化等諸多要素,不斷發展進步。

葛劍雄提到,三千年前左右,中國的氣候發生變化,平均氣溫降低,長江流域溫暖濕潤、降水適宜,吸引了更多的人去開發。西漢晚期,人口開始自發向南遷移;東漢時期,長江中下游幾地的人口增長率已高于全國平均水平。自兩漢開始,每每中原動蕩、天災交織,中原人口都會大規模向南遷移。

人口遷移,亦是文化的遷移。從南北朝的“暮春三月,江南草長”,到唐朝“江南好,能不憶江南”,再到北宋“蘇常熟,天下足”和南宋“上有天堂,下有蘇杭”,至于明朝已是“湖廣熟,天下足”“松江衣被天下”,文化和經濟中心已經逐漸延伸至長江流域。近代以來,先進生產方式和文化由海上傳入,長江成為便捷有效的渠道,沿江亦成與沿海同等重要的優勢。

在葛劍雄看來,長江與黃河同是中華文明的母親河,凝聚了歷史,經歷了滄桑。長江演變為一種文化符號、精神象征、時代烙印、歷史記憶,是一首頌歌、一篇史詩、一部歷史、一個時代。

長江之詩:從過去到未來

從古至今,長江之景變更幾許,滔滔江水伴隨中華文明不斷向前。關于長江的無數詩歌記下了這條大江古老樸素的面容。每每重讀,總能激發我們回望過去,立足當下,探尋未來。

在陳更看來,“長江綿延數千里,每一段都有不同的傳奇?!睆V闊的流域面積讓長江的形態極富變化,隨著地形地貌的改變,長江之詩呈現出萬種風情。

從上游的追索之詩、中游的英雄之詩,再到下游的愛情之詩,一江春水,千年悲歡。于陳更而言,所有人類的情感,所有人類可能發生的美麗的事情,都被滾滾長江水說盡了?!叭藗円越疄橐庀?,借由創作,釋放心情,因此我們在長江之畔看到那么多詩歌閃閃發光?!?/p>

古老的詩篇也將止庵的思緒拉至江邊。作為一名北方人,止庵對長江的最初印象源自詩歌。從杜甫的《登高》,到劉禹錫的《西塞山懷古》,古詩讓他得以一窺昨日江畔。

在上世紀八十年代,乘坐客運江輪溯游而下,這是止庵與長江最親密的接觸??吹浇吙抠u力為生的纖夫、冬夜里燒灶取暖的窮苦人,止庵初次感悟到了人間百態的滋味。在止庵看來,長江見證了無數人與風景的變遷,這就像是時間的象征——“我們生活在長江之邊,我們生活在時間之流里,我們是時間的一部分。每個人如果珍惜自己作為時間中間那微小的一部分,把我們這一生好好活過,那就真正活了一生?!?/p>

張定浩也從長江之詩中收獲頗多,其中他最愛“余霞散成綺,澄江靜如練”——“霞光已經消逝,但黑夜尚未來臨,我們在回望中,得以目睹那遠處白色的江水,它收容一切的色彩,一切的悲歡離合?!苯加?,有時間的意向,也包容了人類普遍而永恒的情感。

他會反復閱讀謝脁的“安得同攜手,酌酒賦新詩”,化自陶淵明的詩《停云》。陶淵明極善飲酒,寫了很多與酒相關的名篇,是真正懂得酒趣之人。張定浩說,“真正的酒趣,其實都不在個人,而是在群體性的禮俗和人倫之中?!宾』I交錯間,酒酣耳熱,水、詩、酒融為一體。人與人之間的差異漸淡,陷入到輕輕搖晃之中,如江水跌宕,東流入海。

“站在這長江入??诘纳虾?,也是站在過去與未來相互激蕩的洪流中。我們回望那些過去時代的詩與人,不是為了逃避未來,而是為了更好地理解同時被未來和過去所沖洗的,我們自己的生命?!?/p>

念茲在茲,每當我們念及長江,問這江水去往何方,流得幾許,也就是在問自己的人生。

千百年來,中國人品讀長江的興趣從未有絲毫減退——因這大江之味,在“和”在“美”,“美”在氣勢恢宏間,“和”在千絲萬縷緊緊相連的文脈之中。大江之畔的生活、文化與風味纏繞交織,相映成趣。

以“大江之上,書中華英才;佳釀共飲,敬千古人物”為主旨,從2021年7月起,五糧液攜手南方周末打造了“長江文化帶萬里行”綜合類文化項目——在長江的地理大背景下,追尋名人蹤跡,以歷史非虛構人物報道《大江東去,數風流人物》、系列微紀錄片《大江之味》、N-TALK“詩意長江”演講秀等形式,縱覽歷史傳奇、經典名篇、文化傳統、人情風味、美食佳釀,聚焦大江之上多彩和美的文化產物,縱覽長江文化帶的高光時刻。

長江東入海,江水奔騰不息,一如中華文明生生不息,伴隨我們從過去走向未來,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