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峰楓:2021,我喜歡的五本書

(本文首發于2022年1月13日《南方周末》)

責任編輯:劉小磊

北京大學英語系教授高峰楓。

《從靈光殿到武梁祠》

繆哲著,三聯書店,2021年10月

這是我第一次在同代人的著述中,讀到未來必將成為經典的一部學術專著。厚古薄今是一種安全的習慣,厚民國而薄當代也是恨鐵不成鋼之后的選擇。但讀了這部書,我們那雙久已充滿疲憊和失意的眼睛,便終于可以向當代的學術,投去驚詫和欽佩的一瞥了(仿書中第4頁寫羅越的一句)。

繆哲以多部精妙的譯著為廣大讀者所稱道,但翻譯只是他的副業?!稄撵`光殿到武梁祠》一書的出版,讓我們有機會領略他在中國古代藝術史領域深厚的功力??娬苷J為,中國古代藝術從商周的紋樣裝飾到漢代狀物藝術的演進,既不源于心理認知模式的改變,也不是藝術形式發展的內部事件。最直接、最強烈的驅動力,來自漢帝國以擬像和敘事為策略,系統表達其官方意識形態的需要。這一制度動力,尤其體現在王莽時代大規模的視覺制作方面。(有趣的是,2021年出版了好幾部關于王莽的書,均可成為繆哲此書極其方便的注釋。)

讀今人著作,倘能發現誠實、扎實的學問,已是意外之喜。而才與識,則向來是不敢奢求的。但繆哲這部書,在淵博的學識之外,又增以今人已久違的才情和智慧,這樣的才智甚至從正文溢出,流散到大量尾注中,使得讀注也變成一種享受。凡有長期讀書經驗、有“觀風望氣”能力的讀者,即使不是藝術史專家,只要去讀那25頁的導言,便自可察知隱伏在字里行間、高濃度和高純度的才、學、識。而作者那強悍、凌厲、無法模仿的中文,也足以恢復我們對于漢語學術寫作的信心。

作者對漢代文獻信手拈來,且經學深湛,這并不讓我意外。讓我驚喜的是他對西方學術的深入理解和應用。就我讀此書第一遍之后所能記憶,在討論王莽時,經常會提到同時代大秦的奧古斯都,后者同樣是將意識形態融入大規模視覺制作的皇帝(依照Paul Zanker的分析);在關鍵討論中,運用了埃里亞德(Mircea Eliade)對于神圣和凡俗的區分、吉拉德(René Girard)和伯科特(Walter Burkert)對于祭祀與暴力的分析;導言中講到意識形態的視覺呈現,引用Michael Walzer的警句。凡此種種,都足以證明即使研究中國古代藝術史,只要涉及古代宗教、歷史和社會,都離不開對西方相關理論的發掘和利用。

這樣一篇短評,自然不足以稱量這部沉甸甸的著作(字面義和比喻義均通)。我只想扮演捷足的信使,宣布一部名著的誕生。

《語藏集》

王丁著,上海文藝出版社,2021年8月

清朝末年,派駐歐洲、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小明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