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逃犯成學者、 富豪、高僧?走偏門是對自己才智的最大揮霍
逃犯+成功人士,大致都離不開本身的兩個特質。一是膽子特別大、心理素質特別好。二是為人機警聰明,有街頭智慧(Street-smart),智商一般也高(Book-smart),有這類特質的高智商犯罪者,心理素質往往也高。
(本文首發于2022年1月13日《南方周末》)
責任編輯:陳斌
十年前落網的逃犯徐心聯,他的故事夠魔幻。
1994年,他為了所謂的“義氣”參與江西一起滅門案,潛逃17年。南方周末記者調查顯示:從1994年到2011年的17年間,徐心聯更換過多個姓名,游走于僧俗兩界,由殺人嫌犯變身為名寺監院。據報道,惟迪在佛學方面天賦極高,佛經唱念極佳,曾短時間內掌握全套法器的用法,因而連獲升遷。作為“大師”,他的表現亮眼:經常獻血、參與救災捐款。他的一幅手抄《金剛經》曾被拍賣到50萬元,擔任過杭州青聯委員,但法網恢恢,疏而不漏。2011年11月28日夜,江西九江警方實施“清網行動”,徐心聯告別“傳奇”。有人就此感慨:大案子的逃犯經過十幾二十年隱姓埋名,要么成為企業家富翁,要么成為得道高僧,是不是有什么道道?
類似的新聞還不少,有些情節比小說還要曲折精彩,所以也不怪大家大驚小怪。一部《水滸傳》,多少梁山好漢的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奎因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