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送分題”,咋還交白卷?全國碳市場未履約第一案背后

蘇州共有48家重點排放單位,目前檢查只發現這一家企業沒有按期足額清繳配額。據生態環境部數據,按履約量計,第一個履約周期的履約完成率為99.5%,但按企業個數統計的履約完成率未公布。

“許多小型企業沒有經歷過完整的履約周期,沒有把它當回事,在年底碳價達到六十多元的高點時‘臨時抱佛腳’,多付出了許多成本?!痹诼募s截止前的最后幾天,許多中間商在朋友圈和各種微信群發布交易信息,協助買賣雙方達成交易,并從中抽取傭金。

目前全國碳市場采用的是強度控制的方法,并沒有采取總量控制機制。如果缺少了這個總的“帽子”(Cap),企業獲得的配額只與自己的排放績效相關,沒有與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直接關聯。

(本文首發于2022年1月13日《南方周末》)

責任編輯:汪韜 助理編輯 溫翠玲

2021年7月16日,全國碳市場正式“開張”,圖為交易實時信息畫面。 (新華社記者 肖藝九/圖)

2022年新年伊始,全國碳市場爆出“碳排放配額未按期履約第一案”。

據蘇州市生態環境局披露,1月1日,蘇州市生態環境綜合行政執法局在對張家港某公司檢查中,發現該公司未按時足額清繳碳排放配額。

碳排放配額是指企業的二氧化碳排放限額,是碳交易的基礎。在碳市場中,各企業被分配一定量的初始配額,實際排放量小于配額,則可出售或保留配額;實際排放量超過配額,需要到碳市場購買配額或通過國家核證自愿減排量抵消。在履約期結束前,企業需要對實際排放量和配額進行“清繳”,前者需小于等于后者,完成履約。

2021年7月16日,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開市,第一個履約周期為2021年1月1日至12月31日。2021年底前,首批納入的2162家發電企業需要完成清繳。

當前,我國碳市場還處于起步階段,企業的碳排放配額免費發放且相對足額,履約壓力很小。但仍有個別企業沒有履約,好比解答“送分題”,仍然交了白卷。

多位受訪者對南方周末記者表示,這反映出部分企業尤其是小企業對碳市場不熟悉、不重視,交易的能力和專業隊伍建設還存在不足。

據生態環境部數據,截至2021年底,碳配額兩年累計成交量1.79億噸,與45億噸年配額相比,總換手率只有約2%。而此前地方試點碳市場每年換手率平均為5%,歐盟碳市場2020年換手率達到400%。

顯然,作為碳交易的核心,配額如何分配,既增加全國碳市場流動性,又不給企業增加過大經營壓力,需進一步完善。

“第一案”的處罰尚未公開

發現這起“第一案”的過程并不復雜。

按照生態環境部要求,“雙隨機、一公開”(隨機抽取檢查對象、隨機選派執法檢查人員、抽查情況及查處結果及時向社會公開)的抽查范圍中,不僅包括企業污染物排放,還包括碳排放。

2022年1月6日,蘇州市生態環境綜合執法局大氣科科長吳高鵬告訴南方周末記者,執法人員檢查了該企業管理人員登錄的全國碳排放權注冊登記系統的信息,注意到其并沒有按期清繳碳排放配額,經詢問相關負責人和工作人員、現場調查取證,進一步確認了違法嫌疑。

蘇州共有48家重點排放單位,目前檢查只發現這一家企業沒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李木子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