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一流高校,博士招生為何集體轉向申請制?丨議教
隨著高等教育國際化的推進,為了國際間的聯系與交流,很多國家的招生制度在一定程度上走向趨同。
申請制下,那些非重點高校的畢業生若非前期已經擁有了突出的學術成果,很難通過材料篩查獲得進一步被考察的機會。
為了最大限度降低在申請過程中出現徇私舞弊的概率,應該是在隨后博士培養的各環節嚴把關、強考核,讓低質量的生源很難通過博士各考核環節順利拿到博士學位。
責任編輯:吳筱羽
2012年6月18日,南京某大學畢業典禮。
截至2021年年底,國內大多數高校和科研院所公布了2022年的博士招生簡章,中國海洋大學、國防科技大學、鄭州大學、北京體育大學等“雙一流”高校紛紛宣布,從2022年開始,博士招生取消統一入學考試,全面實行申請制招生。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博士招生采取的是考試制度。鑒于在博士學習階段,因材施教的特點尤其重要,因此隨著博士生規模的不斷擴大,博士招生制度也在不斷調適發展。進入新世紀以后,特別是2010年以來,招生制度逐漸朝申請制轉向,時至今日,申請制已然成為我國雙一流高校博士招生的主渠道。這種博士招生制度的轉變會對利益相關方乃至整個社會帶來不同程度的影響,因此成為近年來關注度頗高的熱點問題。
本文將對我國博士招生制度變革的歷史脈絡進行梳理,并對未來的發展方向展開探討。
細心的讀者可能發現了,本文并沒有使用“申請-考核”,也沒有使用“申請-審核”字眼,而是使用了“申請制”。這是因為“申請-考核”和“申請-審核”雖然存在一定的差別,但目前很多機構和個人不同程度將其混用,由于本文的目的主要是分析申請制和考試制的區別,所以就無需詳細分析“申請-考核”和“申請-審核”的異同了。
從考試制轉向申請制
1980年頒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學位條例》,規定我國的學位分為學士、碩士和博士。1981年,國家教育行政部門發布了《關于做好1981年攻讀博士學位研究生招生工作的通知》,明確以考試形式招收博士生,正式開啟了我國博士招生考試制。所謂考試制,即所有屬于招生對象范圍內的人員均可以報名考試,之后分數面前人人平等,只有考試通過某個分數線的人員,才能進入下一輪的復試階段。此后多年,雖然在博士招生對象及考試科目與內容方面不斷進行調整,但考試依然是博士招生必經的道路。
1992年,國家教育委員會、國務院學位委員會發布《研究生教育和學位工作“八五”計劃和十年規劃綱要》,提出在一些博士培養機構進行碩士博士連讀的改革試點。這些通過碩博連讀方式進行博士學習的學生,走上了一條和以前存在本質差異的道路,這也標志著我國的博士招生制度開始出現和考試制不同的制度安排。
這種本質差異在于,考試制是只要符合招生資格的人員均可以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梁淑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