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質量問題頻發,新產品更應重視質量安全 ——12月企業社會責任警示事件分析

12月共收集篩選134件企業社會責任警示事件,合規管理、消費者責任領域的事件占比位居前二,分別為41.0%、36.6%。其中汽車業的消費者責任事件激增,車企在不斷迭代更新的同時,應將產品質量安全責任擺在首位,對前沿技術進行深度安全測試,降低產品風險,才能贏得消費者的信賴。

責任編輯:史諒

2021年12月,南方周末中國企業社會責任研究中心共收集篩選了134件企業社會責任警示事件。從涉及的社會責任議題看,合規管理、消費者責任領域的事件占比位居前二,分別為41.0%、36.6%;從行業分布看,金融業、批發零售業和制造業排在前三位,共計占比59.6%。

通過交叉分析可以發現,合規管理事件中以金融業發生的警示事件為主,占比達49.0%;消費者權益事件主要分布在制造業、批發和零售業、餐飲和服務業三個行業,占比分別是36.7%、18.3%、14.2%。金融業發生的社會責任警示事件占本月全部事件的25.3%。

1. 12月企業社會責任警示事件議題分布比例

產品質量安全是車企的生命線

12月的警示事件中,消費者權益領域的事件占比36.6%,較11月上升18.1個百分點。按問題類型來分析,過半事件為產品質量問題,同時質量問題中占比最高的為汽車業。

據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消息,2021年,我國共實施汽車召回232次,涉及車輛873萬輛,召回數量同比增加29%。從召回部件結構看,因發動機和電子電器部件存在缺陷召回的,占總數量的84%。主要召回原因除了設計缺陷、制造工藝等問題依舊相對集中,電子電氣問題占比明顯增加,涉及通信模塊軟件和電池控制單元,直接關系車輛使用安全。

同時與傳統燃油車相比,新能源汽車呈現出新的安全特點,出現了電池化學穩定性、再生制動、碰撞兼容性等新型風險類型,到目前,累計召回新能源汽車229次,涉及車輛198萬輛。汽車召回制度是幫助企業主動發現問題、主動實施召回,有力地推動了技術進步和質量提升,保障消費者人身財產安全,在一定程度上體現了品牌的責任意識和擔當。但另一方面缺少沉淀的新技術在面臨復雜的路況環境時,極易發生重大交通安全事故。

日前,特斯拉車主在駕駛過程中發現車輛中控死機,車速等駕駛亟需信息缺失給消費者帶來重大安全隱患,企業應警惕過度依賴新設備技術,用消費者的生命安全來測試產品風險。應當做好汽車產品的風險評估與質量診斷,尤其是在各種極端條件和環境下的預案,企業應當針對車輛應用的前沿技術進行深度安全測試,更深層次查找問題、改進設計、降低風險,從根本上幫助消除產品安全隱患,推進技術創新,促進汽車行業的高質量發展,保障消費者安全。

同時由于技術與配件的快速迭代,新的產品技術參數導致車企與消費者之間的信息不對稱。如126日,被曝光的歐拉“換芯門”事件中,車主因為遭遇導航卡頓,才發現芯片由最初宣傳的“高通8核芯片”被替換成“英特爾4核芯片”??床坏降呐浼蛷碗s的技術參數,讓消費者無法識別商品真假優劣,直到無法滿足需求才發現不是當初宣傳的產品。產品是企業的第一責任,汽車的產品質量安全事關消費者生命安全,也始終是消費者最關心的問題,車企應將提供優秀的產品、提供良好的服務擺在首位,才能贏得市場,讓企業更好發展。

統計時間自2021年1月1日始至2021年12月31日止。

數據來源: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缺陷產品管理中心

依法納稅促進社會公平

2021年,國家稅務總局通報,共依法查處涉嫌虛開騙稅企業44萬戶,挽回稅收損失909億元,抓獲犯罪嫌疑人43459人,5841名犯罪嫌疑人懾于高壓態勢主動投案自首。受疫情影響各大企業經營效益受損,為了提振經濟運行,國家稅務總局全年新增減稅降費預計超1萬億元,為制造業中小微企業辦理緩稅()2000億元,在全國上下齊心協力渡難關之際,仍有個別企業、個人鋌而走險選擇逃稅漏稅。

稅收作為宏觀調控的重要工具,具有內在穩定器的功能,在科學合理的稅收制度下,企業積極納稅,對于正確有效地調節國民收入分配,促進生產要素流動,引導資源優化配置,發揮重要的調節作用。稅收遵循著“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原則,根據政府國家戰略運用到國家經濟建設、軍事、科技、外交、社會福利等各個方面,也幫助各地政府在自然災害、重大事件面前支出。企業通過依法納稅推動社會建設的方方面面,轉化為企業應當承擔的其他社會責任,服務經濟和服務社會發展,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相融共生。企業要自覺依法誠信納稅,勇于擔當社會責任,企業自身對履行社會責任的認識進一步提高,依法誠信納稅不僅是法律賦予企業的義務,更是企業履行社會責任的重要內容。

12月十大企業社會責任警示事件

一、小紅書涉嫌內容審核及侵犯未成年隱私

涉及領域:責任治理

事件回顧12月,據央視網報道有小學生家長在“小紅書”App上搜索“親子樂園”時發現,一些明顯泄露未成年人身體隱私的視頻被推送過來。經調查發現,視頻拍攝者都是未成年人本人,拿手機自拍時鏡頭直接對準了自己的隱私部位。而在含有未成年人的短視頻中,還有大量的用戶留言、彈幕,有的留言帶有強烈的性暗示。小紅書涉嫌泄露未成年人隱私及內容審核不嚴問題引發社會關注。

警示61日,新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正式施行,其中明確要求網絡服務提供者要對用戶和信息加強管理,發現違法信息或者侵害未成年人的違法犯罪行為要及時采取相應的處置措施。但小紅書并未把好平臺審核關,放任涉及未成年人隱私的短視頻發布,也未及時處理未成年人視頻下的性暗示留言。無獨有偶,早在20197月小紅書便因內容治理問題遭全網下架,202011月更是被媒體舉報平臺內容涉黃。平臺內容治理不應只在事后堵漏,更應當做好“黑箱”算法引導,避免讓低俗內容成為“流量密碼”,加強對未成年人注冊、實名制等問題常態化管控,強化網絡空間道德建設、行為規范,清朗網絡空間。

二、中國知網擅自收錄論文被判賠償70余萬元

涉及領域:公平運營

事件回顧89歲的中南財經政法大學退休教授趙德馨,因中國知網擅自收錄他的160多篇論文提起訴訟,202112月,法院判決其勝訴。趙德馨教授自2013年起開始逐一起訴中國知網,并最終全部勝訴,累計獲賠70余萬元。

警示:知網作為高校市場占有率100%,坐擁6000多萬份文獻、核心期刊收錄率為99%的中國最大的學術電子資源集成商,幾乎壟斷了整個學術網絡平臺,也形成了“贏者通吃”的局面,一方面低價收錄學術論文版權,另一方面高校機構囿于論文查重等工作不得不按照知網定價采購。根據同方知網2021年半年報顯示,其毛利率為51.3%,主營業務收入達116758萬元,論文作為具有公共屬性的學術資料,運營的平臺企業不應將取自社會的資源單純作為其牟取暴利的憑借,而更應當在保護好作者的版權權益基礎上,面向公眾,滿足公眾對知識的需求,提供均等化服務。

三、小鵬汽車采集43萬份人臉數據被罰

涉及領域:消費者責任

事件回顧1214日,上海小鵬汽車銷售服務有限公司被上海市徐匯區市場監督管理局罰款10萬元。行政處罰決定書顯示,小鵬汽車共購買具有人臉識別功能的攝像設備22臺,采集進店的消費者面部識別數據,涉及5個直營店和兩個加盟店。20211月至6月,共計采集上傳人臉照片431623張。

警示11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信息保護法》正式施行,其中明確規定公共場所安裝的圖像采集、個人身份識別設備,所收集的個人信息只能用于維護公共安全的目的。人臉識別信息屬于敏感個人信息,企業在未告知消費者的情況下,以非正當方式私下收集消費者的人臉信息,而被采集的人臉識別數據流通路徑無法監測,存在數據在二次利用、加工后泄露的衍生風險。保護好消費者隱私數據,企業應當遵循“三最”原則:采取對個人權益影響最小的方式,收集范圍應當限于實現處理目的的最小范圍,保存期限應當為現實處理目的所必要的最短時間。

四、薇婭因偷逃稅被追繳并處罰41

涉及領域:合規管理

事件回顧1220日,浙江省杭州市稅務部門經稅收大數據分析發現網絡主播黃薇(網名:薇婭)涉嫌偷逃稅款,經查,黃薇在2019年至2020年期間,通過隱匿個人收入、虛構業務轉換收入性質虛假申報等方式偷逃稅款6.43億元,其他少繳稅款0.6億元。對黃薇追繳稅款、加收滯納金并處罰款,共計13.41億元。

警示918日,稅務總局發布《加強文娛領域從業人員稅收管理通知》,其中明確指出進一步加強文娛領域從業人員日常稅收管理,對明星藝人、網絡主播成立的個人工作室和企業,輔導其依法依規建賬建制,并采用查賬征收方式申報納稅。隨著直播帶貨成為電商模式的重要組成部分,如何履行與其影響力相匹配的社會責任,是直播行業亟待解決的關鍵問題,而納稅只是基礎的社會責任。直播平臺也應當擔負起監管義務,督促協助平臺主播依法依規辦理納稅申報,促進直播行業健康可持續發展。

五、大連新長興商貿城火災致85

涉及領域:安全與健康

事件回顧20211231日,大連市新長興商貿城起火,事故造成8人死亡,1名消防員因公殉職,5人受輕傷。通報顯示,涉事企業不僅違法建設冷庫,還違規使用易燃保溫材料,并違規使用電焊,導致保溫材料著火。

警示:據應急管理部通報,2021年全國消防救援隊共接報火災74.8萬起,死亡1987人,直接財產損失達67.5億元?;馂氖鹿时┞冻銎髽I的安全生產管理存在漏洞,存在著違章違規作業、管理者安全意識淡薄的現象,企業只顧經營方便而忽視安全風險,置市場的商戶和消費者于危險的境地。監管部門需進一步加強對企業的警示教育和監管巡查,將生命安全擺在首位。

六、北京建華置地因偷逃稅款被追繳并罰款09億元

涉及領域:合規管理

事件回顧1217日,北京市稅務稽查部門依法對北京建華置地有限公司偷逃稅案件進行處理:經查,北京建華置地有限公司存在違規多扣成本,進行虛假申報,少繳土地增值稅和企業所得稅1.98億元。稅務部門依法追繳稅款、加收滯納金并處2.5倍罰款共計7.09億元。

警示:某些企業采取各種形式逃稅漏稅,不僅對企業經營帶來巨大的法律風險,更給企業營商環境和共同富裕帶來阻礙。依法納稅是企業社會責任最早、最基本的標準之一,企業向國家納稅,政府大力改善營商環境,為企業經營提供各種服務和保障,才能形成雙方互為促進相得益彰的良性循環。

七、海爾集團旗下公司拖欠工人85萬元工資

涉及領域:員工責任

事件回顧1217日,海爾集團旗下智能家居公司青島海驪住居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因拖欠16名工人85.665萬元工資,被吉林省公主嶺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罰款5000元。2021年來該公司已因違反《勞動保障監察條例》或《保障農民工工資支付條例》3次被罰。

警示:企業履行勞動合同、按時足額發放工資是企業安身立命的責任,拖欠薪資不僅侵犯員工權益,同時也影響了企業內部的正常運行。11月,國務院根治拖欠農民工工資工作領導小組更是出臺相關辦法,將拒不支付的用人單位列入失信聯合懲戒名單,公開并共享至同級信用信息共享平臺,對其在市場準入、稅收優惠、融資貸款等多方面進行限制。

八、山西臨汾染化集團發生爆炸事故致4人死亡

涉及領域:安全與健康

事件回顧1228日,山西省臨汾市臨汾染化集團有限公司發生爆炸事故,造成4人死亡。經初步調查分析,事故的直接原因是:二硝車間硝化分離器至水洗鍋間的放料蒸汽夾套管道有漏點,在未辦理完動火作業票證和安全措施未落實的情況下,違規對夾套管道漏點進行補焊(電焊作業),導致放料管道內的2,4-二硝基氯苯受熱分解爆炸。

警示:據不完全統計,2021年上半年化工廠發生事故20余起,造成人員死亡66人,133人不同程度受傷。同時化工廠安全事故的爆發不僅僅對工廠內部有影響,其引發的次生災害污染會對周邊環境也造成較大影響。企業不僅應建立健全企業事故事件制度并嚴格執行,更需要做好事后處理的應急預案,防止影響范圍更大的化學污染。

九、外貿信托11項違規被罰1080萬元

涉及領域:合規管理

事件回顧1231日,北京銀保監局向外貿信托開出罰單,責令外貿信托改正,并給予其1080萬元罰款的行政處罰,涉貸款審查不到位、房地產信托計劃貸款用途管理不到位等11項違法違規行為。

警示2021年,近三分之一的信托公司受到監管部門處罰,罰沒金額超7500萬元。一方面,信托業需要完善公司合規風險管理機制,契合資管新規要求,這也是對金融消費者負責,保障投資者的資金安全,防范金融風險。另一方面,作為規模超20萬億的金融投資行業,其投資方向對市場經濟轉型發展起到間接作用,應積極配合國家的宏觀調整政策,調節信托產品的要素,推動經濟環境健康發展。

十、五大平臺及相關主播因直播商品不合規被約談

涉及領域:消費者責任

事件回顧1223日,浙江省消保委發布“雙11”期間對淘寶、拼多多、京東、快手、抖音五個平臺及相關主播的直播消費體察情況。抽查的主播中近三成存在夸大宣傳、不雅行為等不合規現象,抽查的直播商品中近四成不符合國家標準。浙江省消保委明確要求5家平臺和相關主播在3個工作日內提交正式的整改報告。

警示:據國家統計局數據,2021年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108042億元,占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比重為24.5%,網絡銷售和直播帶貨發展勢頭迅猛,但也暴露出直播主播言行失范、假冒偽劣商品頻現、消費者維權取證困難等問題。4月,七部門聯合發布《網絡直播營銷管理辦法(試行)》為直播營銷明確了行為紅線。平臺方應當加強網絡直播營銷信息內容管理,直播營銷人員擔負起對直播營銷內容、商品和服務的真實性、合法性審核義務,各方應各司其職,才能更好推動新經濟新業態在發展中規范,在規范中發展。

評選方法和流程

“月度十大企業社會責任警示事件”評選采取專家投票法。月初,南方周末中國企業社會責任研究中心收集、整理上月發生的社會責任警示事件,并從中篩選出候選事件。之后,隨機邀請9位智庫專家進行背對背投票,按總得票數由高到低評出月度十大企業社會責任警示事件。

網絡編輯:史諒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