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上“差評”侵犯名譽權?消費者評價權該如何維護丨快評
消費者的評價只要是基于真實消費的感受和體驗,即使是負面的,也很難說是侵權。維護消費者的評價權,就是維護其他消費者的知情權。
責任編輯:陳斌
因為在網上發表對考研輔導班的差評,北京一名研究生被法院一審判定侵犯考研機構的名譽權,要賠禮道歉,還有賠償損失數千元。這一事件引起了廣泛的關注。消費者對所購買的商品進行評價,還會被判侵權?司法實踐中,如果不謹慎把握正常的評價和侵權的界限,可能侵犯消費者的評價權,進而侵犯其他消費者的知情權。
據澎湃新聞報道,北京一高校的研究生張銘(化名)2020年2月在考研輔導機構“文科考研網”購買了研究生復試課程。一個月后,他匿名在某網站上寫下了“價格高、課程質量一般,服務態度惡劣”等評價,同時還表示,“文考虎視眈眈在微信上拉架,誰敢實名誰必定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柔翡 校對:胡曉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