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G投資浪潮已至,上市公司“尚未就緒” ——2021年A股上市公司ESG風險分析報告
(本文首發于2022年1月27日《南方周末》)
責任編輯:譚暢
2021年,新冠肺炎疫情繼續在全球蔓延,對經濟社會發展帶來多重影響。此外,極端天氣與自然災害頻發,氣候變化、社會不平等、經濟發展不平衡等全球性問題帶來的挑戰日益嚴峻。
實現“綠色復蘇”,并從長期主義出發,積極打造一個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更為安全的社會,這一理念逐漸成為全球共識。
2021年3月12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對外公布。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成為“十四五”時期高質量發展的基本遵循。
在此背景下,中國企業對高質量發展的追求持續高漲,環境(Environment)、社會(Social)和治理(Governance)成為衡量企業可持續發展能力的重要維度,ESG投資迎來了新的發展機遇。
ESG投資,即在傳統財務分析的基礎上,將環境、社會和治理因素納入投資決策和實踐,倡導企業在運營過程中更加注重環境友好、社會責任以及良好的公司治理。
由于兼具規避風險和促進經濟可持續發展的雙重作用,ESG投資理念日益受到資本市場的青睞,逐漸由一種投資理念和投資策略,發展為衡量上市公司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標尺。
2021年,ESG投資在中國獲得了“爆發式”增長,但從參與主體、資產規模等維度看,中國ESG投資市場仍處于起步階段。作為ESG投資市場的重要參與方之一,全年約1/3的A股上市公司發生了ESG風險事件,ESG治理和風險管理能力亟需提升。
市場篇:ESG投資全球漸成主流,國內爆發增長
2021年初,一則消息引起了企業界的廣泛關注:蘋果公司在年度股東委托書中表示,將根據高管們的行為是否符合公司的ESG價值觀,調整高管的現金獎金。
2021年12月31日,上??苿撝行墓蓹嗤顿Y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簽署聯合國負責任投資原則,中國內地簽署該原則的機構達到84家。
縱觀2021年,從全球到中國,ESG無疑是資本市場最為關注的議題之一。
國際:積極擁抱,漸成主流
1992年,聯合國環境規劃署金融倡議(UNEPFI)提出,希望金融機構能把環境、社會和公司治理因素納入決策過程。
2006年,聯合國負責任投資原則組織(UNPRI)成立,并提出了六大負責任投資原則,以鼓勵和支持簽署成員將環境、社會和治理因素納入投資決策和積極所有權的投資策略和實踐。
近年來,ESG投資理念越來越受到世界各國投資界的廣泛認可,并漸成主流。
據PRI官網披露信息,截至2021年3月31日,全球共有3826家機構(3404家投資者和422家服務提供商)簽署了負責任投資原則,簽署機構管理的總資產規模超過121萬億美元。
在資本規??焖僭鲩L的同時,聚焦負責任投資的資本占比也穩步提高。全球可持續投資聯盟(GSIA)2021年發布的報告顯示,其調研的五個主要市場(歐洲、美國、加拿大、大洋洲和日本)可持續投資管理資產規模達到35.3萬億美元,占全球管理總資產的35.9%,占比已經超過了三分之一。
在ESG投資浪潮之下,作為重要金融基礎設施,連接投資者、上市公司和中介機構的證券交易所,開始積極推動上市公司ESG信息披露。
據統計,目前全球已有106家證券交易所加入了聯合國可持續交易所倡議(上海證券交易所、深圳證券交易所均于2017年加入),有26家證券交易所要求強制性ESG信息披露,有60家證券交易所發布了ESG報告指南。
在資本市場、交易所、政府監管部門的合力推動下,越來越多的公司開始將ESG策略納入企業戰略及運營管理。7月13日,花旗集團發布了其對亞太區14個市場的調研報告,數據顯示,54%受訪者的所在公司已將ESG策略納入其企業戰略,另有近42%的受訪者表示其公司有意在五年內推出ESG策略。
為更有效的將ESG理念融入公司運營,蘋果、大眾、保誠集團、殼牌、西門子、開利、聯合利華、特靈科技等部分先行企業開始采用“關鍵一招”,即修訂高管激勵計劃,將高管薪酬與公司ESG績效掛鉤。據普華永道(PwC)統計,在富時100指數(FTSE100)成分股公司中,近一半的公司為CEO設定了可衡量的ESG目標,并已開始在高管薪酬方案中引入ESG目標。
ESG投資,在“觸動靈魂”的同時,將越來越多的“觸動利益”。
國內:初起步、高增長的爆發期
國際浪潮已至,國內春水乍起。
隨著國家對高質量發展、共同富裕、碳中和、現代國家治理體系等議題的推動,ESG投資快速進入監管部門、企業的視野。
2021年,中國政府陸續發布了多個和ESG相關的頂層政策,資本市場、金融機構快速行動,ESG投資開始在國內“大步快跑”。
截至2021年12月31日,中國內地簽署聯合國負責任投資原則的機構達84家,其中2021年新增簽署33家,占39.3%。
銀行金融系統積極加入聯合國負責任銀行原則(PRB),創新ESG相關產品。據統計,截至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李木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