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P15第二階段會議有哪些關鍵詞?專訪環境部生態司
全面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2050年愿景是一個非常有雄心的承諾,但全球生物多樣性保護涉及面廣、影響因素多,也面臨主流化、資金及發展不平衡等帶來的嚴峻挑戰。
經歷了近兩年的線上討論,各方目前最大的期待是2022年3月在瑞士日內瓦的線下會議能取得實質性成效,在關鍵議題上取得突破性進展。中國作為COP15大會主席國,將推動各方把第一階段會議形成的廣泛共識和政治推動力轉化為共同行動。
責任編輯:汪韜
2021年10月,《生物多樣性公約》第十五次締約方大會(COP15)在昆明召開,引領未來十年全球生物多樣性保護進程。
中國2021年舉辦的最重要國際會議之一——《生物多樣性公約》第十五次締約方大會(以下簡稱《公約》、COP15大會)——將在2022年迎來第二階段會議。
在2021年10月的第一階段會議上,來自《公約》秘書處、一百五十多個締約方、五十余個國家駐華使團、三十多個國際機構和組織等共計五千余人線上線下參會。
2022年,各國代表團將面對面磋商,希望通過“2020年后全球生物多樣性框架”(以下簡稱“框架”),為《公約》各締約國未來10年的生物多樣性保護確立總體目標和任務。
但新冠疫情仍在全球肆虐,舉辦線下大型國際會議考驗重重。各締約國經濟發展水平不同,中國作為COP15主席國,需要平衡各國利益格局,尋找“最大公約數”。
在COP15第二階段,中國如何凝聚各界合力,推動全球生物多樣性保護?南方周末記者專訪了生態環境部自然生態保護司二級巡視員劉寧。他表示,2022年3月將在瑞士日內瓦舉辦一次面對面的會議,“各方目前最大的期待是日內瓦線下會議能取得實質性成效,在關鍵議題上取得突破性進展”。
2021年9月18日,東北虎豹國家公園內的遠紅外相機拍攝到的野生東北虎影像(視頻截圖)。
主流化、資金及發展不平衡等嚴峻挑戰
南方周末:COP15大會第一階段取得了豐碩成果,其中有哪些標志性成果,哪些印象最為深刻?
劉寧:最令人振奮的是多位國家政要和聯合國秘書長出席領導人峰會并發表講話。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的講話站在促進人類可持續發展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高度,闡釋保護生物多樣性、共建地球生命共同體的重大意義,明確提出開啟人類高質量發展新征程的重大主張,鄭重宣布我國將持續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和生物多樣性保護的務實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梁淑怡 校對:胡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