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河系首次發現一顆具有超強磁場的新天體
深邃浩瀚的星空,充滿了太多科學奧秘,人類探索的腳步從未停歇。通過分析平方公里陣列(SKA)低頻先導望遠鏡的巡天觀測數據,中外天文學家首次在銀河系發現一顆具有超強磁場的新天體,距離太陽系約4200光年。
27日,國際權威期刊《自然》(Nature)雜志在線發表了這項研究成果。
平方公里陣列(SKA)是由全球十多個國家合資建造、世界最大的綜合孔徑射電望遠鏡,因接收總面積約“1平方公里”而得名,于2021年7月正式啟動建設。在SKA建成前,有幾個先導望遠鏡已經在運行。其中,低頻先導望遠鏡“默奇森寬場陣列(Murchison Widefield Array,MWA)”位于澳大利亞。
中國科學院上海天文臺科研人員張翔與澳大利亞合作者、科廷大學國際射電天文研究中心(ICRAR-Curtin)的Hurley-Walker博士等中外科研人員,通過分析MWA 的巡天觀測數據,意外地發現一顆位于銀河系內具有超強磁場的新天體—一個具有異常緩慢周期性輻射的射電暫現源。
據張翔介紹,這顆暫現源于2018年初出現,其爆發周期為18分鐘左右,比已知最長的脈沖星爆發周期長9倍,每次爆發持續30-60秒,也包括短時標(<0.5秒)的爆發。在更多情況下,觀察到的是比較平滑的、以小時為單位演變的輪廓。在爆發期間,它是150MHz波段南天最明亮的30個射電源之一。
這一發現是人類在銀河系銀道面區域,首次探測到的長周期暫現源,為搜尋低頻暫現源打開了一扇新的窗口?!叭绻芾^續探測到更多具有類似特征的暫現源,并揭示其物理性質,就意味著在銀河系內存在一類具有超強磁場的長周期星體,這將有助于人類全面了解恒星的演化和死亡?!睆埾枵f。
這一超強磁場新天體的發現,得益于高靈敏度的SKA低頻先導望遠鏡,以及根據SKA數據特點定制的SKA計算集群。張翔說:“這個項目的原始數據量巨大,數據處理中間過程產生的數據量更大,超過1000萬個圖像文件,處理過程極其復雜,對數據處理的要求極高?!?/p>
隨著這一超強磁場新天體的發現,以平方公里陣列(SKA)及其先導望遠鏡為代表的新一代射電望遠鏡,正以更深入更廣泛的觀測能力,迎來射電暫現源研究的新時代。目前,中外研究團隊正利用“默奇森寬場陣列(MWA)”開展系統性的搜尋,以發現更多這種類型的星體,并建立一個大樣本進行統計研究,從而填補磁星研究的空白。
網絡編輯:柔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