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冬奧會:碳中和的試驗場
“北京冬奧會將全面實現碳中和?!?022年1月13日,北京冬奧組委總體策劃部部長李森在國新辦新聞發布會上表示。
“水立方”變“冰立方”,2022年北京冬奧會的場館中,出現了六個夏季奧運會“老面孔”。
一千多輛氫燃料電池車是目前世界上最大規模的氫燃料電池汽車示范應用。柔性直流電網工程則疏通了清潔電力傳輸的“血管”,助力奧運歷史上首次達成100%使用綠色電力的目標。
盡管冬奧會的這些綠色產品,大多有更高的成本,但奧運會正像一個大櫥窗,各領域最前沿的科技和最綠色的理念被一一陳列。奧運會更像風向標,指出產品迭代的方向。
(本文首發于2022年2月3日《南方周末》)
責任編輯:汪韜
場館簡筆畫參考北京冬奧會官網圖示,未列全所有場館。南方周末實習生符文馨根據公開資料整理
2022年冬奧會開幕,北京成為世界首個“雙奧之城”?!熬G色、科技、人文”,2008年的北京夏季奧運會的理念中,綠色位列之首?!熬G色、共享、開放、廉潔”,2022年的北京冬季奧運會中,綠色仍列之首。
中國提出了在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的目標,2022年的北京冬奧正努力成為試驗場?!氨本┒瑠W會將全面實現碳中和?!?022年1月13日,北京冬奧組委總體策劃部部長李森在國新辦新聞發布會上表示。當日發布的《可持續?向未來——北京冬奧會可持續發展報告(賽前)》提出,可持續發展是北京申辦冬奧會的三大理念之一,截至2021年9月30日,北京冬奧會可持續性承諾就已完成98%。
“水立方”變“冰立方”,6個奧運場館復用
奧運比賽期間,聚光燈下的場館吸引全世界的目光,但在賽后,一些耗費巨資興建的場館關門謝客、雜草叢生的閑置問題也飽受詬病。
2022年北京冬奧會的場館中,出現了六個夏季奧運會“老面孔”。
沿北京中軸線一路向北,在奧體中心地鐵站下車,東側的鳥巢依舊是2022年北京冬奧會開閉幕式的舉辦地。西側的場館,春夏秋是“水立方”,冬天是“冰立方”。冬奧會期間,冰壺比賽在這里舉辦,冰面在原來的泳池中搭建而成。冬奧會后,場館可繼續根據需要進行“水冰轉換”。
2022年1月25日,即將舉辦冰壺比賽的國家游泳中心“冰立方”。
沿著“冰立方”繼續北上,在奧林匹克森林公園西側,被譽為“冰絲帶”的國家速滑館在原射箭、曲棍球臨時場館的地址上興建,這里將誕生14塊金牌。受益于這個形似薯片的造型,用鋼量僅為傳統屋面的四分之一。亞洲最大的1.2萬平方米冰面暗藏黑科技——目前最環保的制冰技術“二氧化碳跨臨界直冷制冰”,碳排放趨近于零。北京冬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劉小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