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話冬奧火炬設計師:火炬作為禮器,應承載更多的文化表達
我們最開始的入圍方案,造型跟 2008 年北京奧運會主火炬塔遙相呼應。當時我們對“雙奧之城”的理解不深,后來才發現這一點很重要。
冬奧會核心圖形中,天地遼闊,唯一的人造物——長城則很小很小,感覺是人在自然面前很渺小,人應該跟自然和諧共處。
這些都給我們啟發,促使火炬最終演變成“飛揚”的形態。 氫燃料實現火炬燃燒零排放,體現出綠色辦奧理念和科技冬奧成果。但氫燃料的存儲罐體較大, 而“飛揚”采用極為靈活自然的曲面設計,如何結合得更好是核心難點。
(本文首發于2022年2月3日《南方周末》)
責任編輯:譚暢
設計過程中,李劍葉(右二)用雕塑調整火炬形態。
北京冬奧會、冬殘奧會火炬“飛揚”是在倒計時一周年之際,正式問世的。冬奧會火炬主體顏色為紅色與銀色,象征冰火相約、激情飛揚。冬殘奧會火炬為金色與銀色,寓意輝煌與夢想。
北京是奧運歷史上首座舉辦夏季奧運會和冬季奧運會的城市。為體現“雙奧之城”的傳承與發揚,“飛揚”整體外觀與北京2008年奧運會開幕式主火炬塔的巨型卷軸形態相呼應,紋理上則以鐳射工藝刻出剪紙紋樣,自下而上從云紋過渡到雪花圖案。
火炬“飛揚”還蘊含不少黑科技。它采用中國航天科技集團研發的氫燃料點火裝置,燃燒時碳排放量為零;可在各類天氣條件下穩定燃燒,可抗強風和極端低溫天氣?;鹁嫱鈿び赡透邷靥祭w維材料編織而成,火炬燃燒罐也以碳纖維材質為主,呈現“輕、固、美”的特點。
鮮為人知的是,在最初182個社會有效征集方案中,“飛揚”的原型不那么起眼,甚至略顯保守。它意外地進入前十,并磕磕碰碰地走到了最后。它的外觀設計團隊由阿里巴巴的工業設計師李劍葉帶領,團隊本職工作是天貓精靈的設計部,具有多年智能交互設計經驗。
“沒想到這么難?!崩顒θ~說,團隊在入選方案“瓷火之美”的基礎上,又作了數次修改:千張手繪,120余版3D建模,40余版內部修改方案,11版向北京冬奧組委提報方案。
團隊一度囿于理性、邏輯感強的工業設計,陷入創作瓶頸,而突破靈感源自于一片綠葉——生發于自然的流線充滿了向上的生機與力量,最終幫助團隊擺脫了以往設計工業化產品慣用的幾何形態思維。這也是北京冬奧會最核心的視覺理念精神內核:“道法自然,天人合一?!?/p>
在與南方周末記者的對話中,李劍葉說,他將“飛揚”火炬外觀設計視為一次觸碰中國哲思和氣韻的機會。
2022年1月,北京冬奧會和冬殘奧會火炬“飛揚”在首都博物館“傳承 超越——雙奧之路中華體育文化展”中展出。
與北京奧運會火炬塔相呼應
南方周末:作為互聯網公司設計團隊,你們參與到冬奧火炬設計的緣起是什么?
李劍葉:我們有個同事叫饒杰,他曾經參與2008年北京奧運會的相關設計工作,對奧運很有感情。2020年4月,北京冬奧組委公開征集冬奧會和冬殘奧會的火炬外觀設計方案,饒杰就問,公司有沒有參與競標的團隊或個人。
這其實是我們常態工作以外的任務,最開始的時候連項目代碼也沒有,但大家都認為挺有意義的。當時也沒想到這么難,后面這些磨難、挑戰,剛開始是沒有預見的。起初我們有10個人,三三兩兩地組隊,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李木子